随着7月的逐渐流逝,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进入暑假模式,每个幼儿园都有各自的安排。很多幼儿园基本完全放假,让老师和孩子都能享受一个轻松愉快的暑假;而有家长因为忙碌无时间照看孩子,因此幼儿园暑期也开课,只不过会采取合班模式。
而家长对于合班的态度也各不相同,一部分家长理解老师的辛苦,积极拥护幼儿园的规定;一部分家长则存在疑惑或误解,认为合班是幼儿园在节约成本,不注重幼儿身心发展,不尊重家长感受。
那么,幼儿园采取何种形式合班较好?合班后怎样解决孩子们出现的不适应问题?合班后的教育活动该怎样组织才是适宜的呢?
01
合班案例
“合班,在幼儿园看来,属正常工作安排,是有效利用资源的体现,但在家长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优优妈妈说:“随意合班,会让孩子不适应新环境,不愿接受新老师、新伙伴,会被大孩子欺负。”多多妈妈说:“不爱说话的幼儿会被漠视,就容易产生抵触入园情绪。”浩浩婆婆说:“暑假里又没有教知识,只管吃喝拉撒,没什么意思。”苒苒妈妈说:“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教室里闹哄哄的,老师根本管不住,危险系数大。” ”
“去年寒假,我园像往常一样合了班。我班的幼儿并入楼下火星班,因为是混龄班,又临近春节,班上三位老师都休假回老家了。一天,班上的锐锐妈妈突然给我打电话:“你们老师怎么那么不负责!一个老师都不在,我们家的孩子以前上幼儿园都是开开心心的,早上还主动跟老师打招呼。现在上幼儿园天天都不愿意,哭喊着不上幼儿园。”事后,我了解到锐锐确实是这种情况。她看到班上来的小朋友越来越少,加上对其他班的老师很生疏,班级环境也换了,老师的教导方式又不一样,就慢慢开始反常、抵触。知晓原因后,我马上跟园长和锐锐妈妈沟通,要给予这孩子更多的关怀。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我表扬锐锐上幼儿园的坚持,让她当小老师,帮助老师做事,尝试着带弟弟妹妹,给他们讲故事、端水、喂饭,整顿秩序,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此后,锐锐逐渐平复下来,天天都愿意来园了。”
“锐锐先前抵触上幼儿园,是因为她很依赖原班老师。由此可见,孩子的社会适应力有待提高,这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的一个目标。合班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怎么“合”才能“和”?《指南》指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合班的一个秘诀就是要借助家长、老师和幼儿园的力量。”
园长支招
幼儿爱上新班级,不难!
合班,应考虑到两个重要的主体:幼儿和教师。一切做法,都应以幼儿和教师的利益为先。
合班人数不宜过多
不能为了让教师多休几天而大范围合班,出现一个班四五十人的大班制情形,这样既不利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存在安全隐患,也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使带班教师倍感疲惫。而小范围、小规模的合班则较合理,既能使教师照顾到每个幼儿,又减少了安全风险,更易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我园多年坚持两个班级合班,这样班级幼儿人数不会太多,基本保持二十多人。两个班级六位教师成为一个整体,三人一组上班,三人一同休班,上班的三人不能是同一个班级的,必须保证原班级有一两人,从而减少孩子因为不认识新教师而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同时也可避免教师因为不熟悉孩子而出现意外情况。合班的两个班级为不同年龄段,目的是让孩子们体验平时体验不到的混龄班教育,感受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一起的生活。
合理应对合班出现的问题
合班后,个别孩子特别是小班孩子可能会出现哭闹、不适应的状况。主要有三种情形:
镜头一:“我要回自己班”
合班后,琳琳早上极不情愿地来到幼儿园,抹着眼泪,拉着妈妈的衣服不放。班级王老师经过耐心询问得知,琳琳认为“这不是我的班,我要回自己班”,原来小家伙“认生”呢。
分析及应对:幼儿对新环境不适应,由此引发情绪波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对此,原班教师应分析孩子最喜欢自己班级内的哪个区域、什么玩具,将新班级内布置出部分相似的场景,把孩子最熟悉、喜爱的玩具带过来,缓解孩子的焦虑心理。同时,教师可带孩子参观新班级内的环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其留恋情绪。
镜头二:小小影子人
合班后,琪琪的大眼睛总是看这儿看那儿,不参加一切活动,最愿意做的事就是跟在原班张老师的身后,简直就是张老师的影子。有一次,他悄悄跟张老师说:“咱们班来了许多陌生人,不能跟陌生人走。”这小家伙,安全意识挺高啊!
分析及应对:幼儿对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小朋友产生明显的防范躲避意识,其实也是心理不适应的一种体现。对此,原班教师应将孩子的特点介绍给新班教师,新班教师应热情地接待孩子,尽快与其交朋友,消除其戒备心理。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相互认识、熟悉,帮助他们交到新朋友。
镜头三:“不准玩我班玩具”
合班后,甜甜每天不是像以往那样忙着到区域中去玩,而是忙着尽量将班级中的玩具收到自己跟前,用两只胳膊围拢着,嘴里嘟囔着:“这是我们班的玩具,不准你们玩。”有的小朋友忍不住,就会来抢,极易引发“战争”。
分析及应对:幼儿不愿与陌生的同伴分享玩具,极力保护自己的东西,这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对此,教师一是要让孩子们尽快彼此熟悉,成为新朋友。另外,要加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现在大家已经是一个班的朋友了,好东西要共同分享,还可将另一个班的部分玩具拿过来进行交换玩,消除“战争”的爆发。
组织丰富而适宜的活动
假期合班后,许多教师会存在这样一种想法,只要看着孩子别出事就行了,活动组不组织无所谓,这是不对的。诚然,假期中无教学任务要求,但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应根据新班级的特点,随机组织丰富多彩而适宜的活动,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
在新班级的活动方面,可开展区域活动、美工活动、故事活动、阅读活动、体育游戏等,教师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可让大孩子与小孩子合作,共同完成某一个活动。比如,可组织孩子们搭建一座高楼,大带小,各尽其能,共同完成,体验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合作的乐趣。
全园性的活动能让幼儿体验大家庭般的感觉。比如,每周一次室外水果大餐:我园有一个长长的葡萄长廊,长廊下有许多小木凳。每周四下午不太热时,组织孩子们到长廊下吃水果大餐,朗朗笑声回荡在院子里。再比如,每周五下午互换礼物:孩子们将平日美工活动时的作品赠给班级内的朋友,也可进行全园性的互赠,每当拿到别人赠送的小礼物时,孩子们都如获至宝。
合班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做法,无论哪一种,都应保证幼儿和教师在园生活平稳、有序、安全,让幼儿爱上新班级,在炎炎夏日里有别样的乐趣和收获。
02
教师说法
混龄体验 别样风景
混龄班是幼儿园通常会在暑假采取的一种合班形式。现在的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混龄班能够让幼儿有机会体验多层次的社会交流,适应和接受自己的新角色。一个月左右的暑假时间,如果老师做好准备,混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集体生活的新体验。
交流疏导,稳定幼儿和家长情绪
放假前,老师可带领幼儿“串门儿”。通过到别的班级观摩交流,熟悉新环境、新老师和新朋友。利用谈话时间,告诉幼儿“今天老师要和你们去一个新地方,我们要礼貌待人,维护好环境,和新伙伴友好相处,我们要表现得很棒,新朋友会欢迎我们常去玩”。然后,老师请幼儿讨论怎样文明做客,做好心理铺垫。到了新班级,幼儿通过看一看、认一认、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和新伙伴与新环境之间渐渐消除隔膜,产生好感。
回来的时候,老师再请幼儿说一说——你在别人“家”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结交新朋友的?你都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幼儿对一切充满好奇,适应能力强,他们特别乐意接受新生事物。在此基础上,老师可经常和幼儿串班走访,增进友情,每次回来都请幼儿谈一谈自己作为友好使者的感受和收获。
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由于角色的换位,能够更加深切地学会理解和体验别人的想法与情感,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体心理发展。此外,老师还要随时做好过程性观察记录,一是详细掌握幼儿成长状况,制定下一个发展区目标;二是通过班级信息群,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家长及时传递幼儿在园生活情景,让家长放心和满意。
分层教学,兼顾不同年龄段幼儿
在集体活动中,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老师可分层制定教学目标。例如,语言活动“会长鱼的树”,大班目标为: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发散幼儿思维,创编故事;幼儿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小班目标则为:理解故事内容;帮助故事里的人物想办法;做事要认真。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可以先请小班幼儿表达,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知识面有限,但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可爱的想法,能够给人一些灵感和启示。在此基础上,再请大班幼儿表达,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已经比较成熟和流利,思维也比较开阔,他们能够对问题进行总结性说明。这一过程可以让小班幼儿增长经验和见识,大班幼儿增强荣誉感和自信。
以大带小,培养幼儿爱心与责任感
在其他活动中,如组织幼儿绘画,老师可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空间,请幼儿自由选择。小班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点画创作,大班幼儿进行较为细致的勾画创作,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组织游戏时,如集体游戏“伦敦大桥”,可以请大班幼儿用手臂搭起大桥,维护好秩序,小班幼儿轮流过桥。
有时,幼儿之间的交流胜于成人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成人无法企及的和谐与融洽。在自由轻松的氛围里,年龄小的幼儿观察年龄大的幼儿做事,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很快得到回答,他们之间有着一种自然的心理渗透。这样的学习没有任何压力和目的,像区角游戏的过家家一样,是儿童之间的一种慢生活,轻松愉悦,水到渠成。
混龄班垂直式的班级结构打破了年龄契约,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可以相互帮助,获得不同的生活体验。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点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