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有“肉”的文章,如果你是幼师,干货请收下,如果你是家长也不妨往下看,想要了解孩子首先学会观察孩子的行为。
本周向各位幼儿教师推荐的是福建学前教育专家林菁教授《基于游戏活动背景下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视角》看了就懂的儿童行为观察。具体如下:
了解幼儿,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一个基本能力。近年来,幼儿园教师越来越明确对儿童行为观察的意义,但在实践中对如何去观察、应把握哪些基本的观察与分析要点并不十分明确。我们认为,应明确儿童行为的观察与分析视角并以此作为抓手,能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在实践中运用扫描法、定点法或追踪法对幼儿进行观察,也便于教师对儿童行为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基于幼儿的发展进行指导,并合理地投放与调整材料。
一、儿童行为共性的观察与分析视角
儿童行为的共性观察与分析视角,适用于各类游戏活动。
(一)活动的选择
*是果断选择,还是犹豫不决?
*是独立地选择,还是盲目服从别人?
*作出选择后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不停地变换材料甚至一个区一个区地转悠?
(二)社会交往
*社会性发展水平:是无所事事、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还是合作游戏?
*交往情况:交往主动,还是被动?(应邀?主动加入?主动发起?)
*交往技能:幼儿是怎么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友好地提出请求?运用交换玩具等技巧加入同伴游戏?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会不会与同伴轮流分享?
*合作情况:合作时扮演什么角色?(小领袖?积极分子?服从者?)
*冲突解决: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听从劝解、寻求帮助、自行协商解决)
*沟通能力:能否倾听并愿意接受?不能接受时会说明?
(三)语言表达
*有序性
*连贯性
*清晰度
*生动性
(四)材料选择
*材料的结构特征: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还是非结构材料?
*材料的种类:单一材料,还是多种材料?
(五)规则遵守
*任务意识:是否有明确的任务意识?
*规则意识:有无规则意识?
*遵守规则情况:遵守规则是他律,还是自律?
*材料的爱护、整理、摆放等
*自我控制能力
(六)情感体验
*是成功的积极体验,还是失败的消极体验?
(七)学习品质
*学习态度: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性;想象和创造。
*学习行为与习惯:专注性、坚持性、责任感、计划性;反思性(能思考自己做过的事并从经验中学习)。
二、不同游戏区观察与分析视角
不同游戏区,其活动特点不同,其观察视角也有不同。下面就分别从表现性活动区(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美工区)、探究性活动区(数学区、科学区、玩沙玩水区、种植饲养区)、运动区和阅读区来阐述。
(一)角色区
*游戏主题的确定:玩什么主题的游戏(娃娃家、超市、医院等)?
*游戏场景的布置:游戏场景是利用教师提供的?还是根据游戏的需要自主进行布置?
*角色分配:游戏中有几个角色?是怎么分配的?有没有出现矛盾?
*角色扮演:是否有角色意识?对角色的认知?逼真性如何?有没有出现非角色行为?
*游戏情节:表征了哪些游戏情节?游戏情节与幼儿生活经验的关系?
*转换替代:选择了哪些游戏材料?转换替代情况?(实物替代、模拟物替代、材料替代、动作替代、言语替代)
案例1我们来玩过家家吧
观察地点:娃娃家
观察对象:子云男4.3
观察记录:
区角游戏开始了,子云小朋友马上拉着小宣的手说:“你愿不愿意玩过家家?”小宣答应了。子云找了教室的一个角落,搬来了几把椅子,把两个人围在中间,说:“这就是我们的家。小宣,你做我老婆,我做你老公。”然后,两个人就坐在椅子上玩过家家。
过了一会儿,子云说:“早上了,小宣你要出去买菜了。”小宣说:“为什么是我,你为什么不去?”子云说:“叫你去就去,你是我老婆,老婆当然要听老公的。”说着就把小宣推出了家。小宣只能很不情愿地假装在教室里转了一圈,然后回到了家。子云做了炒菜的动作,然后用手当碗,捧给小宣吃,两个人都用手当碗,假装吃饭,两人很开心:“好吃,真好吃!”
一健在教室里转了一圈也想加入子云他们游戏中,一健搬开一个椅子想进去,子云马上跳了起来:“谁让你进来的,滚出去!”一健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子云一边把一键往外推一边说:“我们人满了,不要和你一起玩。”一健不走开,子云就上去推他,让他走。接着,子云回到家坐下来,把小宣搂过来。小宣不想让子云搂,一边推一边说:“你干嘛啦,不要搂着我吖。”子云不高兴了,用力地搂着小宣,说:“我是你老公,你要听我的。”然后小宣就乖乖让子云搂着了。
分析:
?能主动发起游戏,表现出主动性。
?根据游戏的需要进行游戏情景的布置。
?自主分配角色,角色意识非常明确。对娃娃家的“老公”和“老婆”的角色以及角色在家里的地位比较明确。
?能将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
?在游戏用手当碗,表现出动作替代水平;
?社会交往水平处于合作游戏。
?与同伴交往中比较强势,甚至粗暴;
?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愿望。
(二)建构区
*建构主题:建构什么主题?
*建构目的性:活动前有否明确的目的?活动中是否偏离了原定目的?
*材料选择与运用:主材料(积木、积塑等)?辅助材料?
*建构技能:运用了哪些建构技能(平铺、围合、延长、叠高、架空、镶嵌、组合)?
*手眼协调能力:
*建构能力:想象、思维、表征等
*专注性与坚持性:在游戏中能否认真且坚持?
*创造:构思独特还是模仿他人?
案例2:立交桥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小宇男4.10
观察记录:
区域游戏开始了,小宇来到建构区,戴上安全帽,走到放着木条、木块的材料筐前,拿起了两块弧形的积木和小块的积木,架空拼搭成了一个圆盘形状的物体,接着他跑到建构区外的班级墙面上看了一眼图示,就很快地回到建构区所建构的圆盘前,在“圆盘”的对称的两边各自架空搭上了一块半弧形的积木。
这时,两个小女孩过来不知道和小宇说了什么,老师过来问到:“你为什么不跟他们一起拼?”小宇说:“我有自己的想法。”说完,他继续用长条形的木头在架空的半弧形两边不断连接延长着,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并铺出了两条并行的车道,而在“圆盘”的另一边则用积木搭在半圆形的边上形成斜坡状。
在连接延长的过程中,不时将积木叠加在另一块积木的边上。在建构过程,不时有一个小女孩过来和他说着什么,有时拿起他铺在地上的积木,有时在围好的空着的地方走走,每次被同伴拼过的地方,他都要自己动手再拼一次。过了大约15分钟,他看到地上有几块塑料积塑,他拿起来进行连接……建构快结束时,他站起来在自己建构物的空地尝试走了走,不小心碰倒了积木,然后他就进行“修补”和“还原”。
分析:
?活动前已经明确自己的建构主题,能很快地围绕主题进行建构。
?能运用铺平、连接、架空、斜搭等建构技能进行表征(建构)。
?对“立交桥”有初步的认知,但印象还不是非常清晰,完善。
?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建构。
?遇到建构问题时,能够看图片,能从图片中获得启发。
?建构过程中不急躁,认真、专注、坚持,善于思考。
(三)表演区
*表演内容:故事类?歌舞类?
*装扮情况:选择哪些材料装扮自己?装扮与角色吻合性?
*场景布置:能否根据游戏内容布置适宜的场景?
*角色分配与交换:是怎么分配角色?能否交换角色?
*表现力:故事类(语气、语调、对话的掌握、表情、动作)、歌舞类(歌唱能力、节奏感、肢体动作表现)
*作品的改编与创编:是否对作品进行了改编或创编?改编或创编了什么内容?
(四)美工区
*材料选择:选用了那些材料?是单一还是多种材料?选择材料的目的性是否明确?
*表征的主题:喜欢表征什么主题?表征主题与幼儿已有经验的关系?
*工具的使用:使用了哪些工具?工具使用情况?
*采用的美工表现形式:绘画、纸工、泥工,还是综合手工?
*小肌肉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
*表现能力:作品的构图、布局、线条等
*色彩的感知和运用
*想象力
(五)数学区(益智区)
*数学知识与技能:集合、数、数的运算、量、模式、几何形体、空间、时间
*认知水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分析、判
断、推理)
案例3:九宫格
观察地点:数学区
观察对象:小明(4.5)小辉(4.3)
观察记录:
小明看了一眼圆点卡片后说:“2”说完,他迅速从数字卡中找出数字2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第一行的第一格。接着,他又看了一眼圆点卡片后说:“6”说完他就把数字6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第一行的第二格。就这样,小明按着九宫格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边看点数卡,边迅速将相应的数字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相对应的位置。做完以后,小明来回看着圆点卡片和已经摆好的九宫格进行检查。
小辉指着圆点卡片的第一格,点数:“1、2、3。”点数完后,他从数字卡中迅速找到数字3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第一行的第一格。接着,他指着圆点卡片的第二格,点数:“1、2、3、4、5、6。”数完以后,他从数字卡中迅速找到数字6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第一行的第二格。就这样,小辉按着九宫格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将相应的数字放在了九宫格底板相对应的位置。
分析:
?两个幼儿完成任务的速度存在差异:小明比小辉快速完成活动任务,操作速度很快,熟悉材料玩法,完成后还能进行检查。
?点数的方式存在差异:小明是运用目测的方式进行计数;小辉全部都是用逐一点数的方式。
?两个幼儿均能按照九宫格的顺序进行对应和排列
(六)科学区
*探究兴趣
*认知经验:已有的经验?新建构的经验?
*探究能力:猜想与验证
*观察能力:是特征观察、比较观察,还是追踪观察?
*记录方式:是图画记录、符号记录,还是数字记录?
*表达与交流:
案例4:眼药水瓶子怎么进不了水
观察地点:科学区
观察对象:张一玲(4岁8个月)
观察记录:
一玲走到科学区,拿出眼药水瓶和三个杯子,她在桌前坐下,把眼药水瓶放入水中再拿出来。瓶子里没有水。她再次把瓶子放入水中,取出,还是没有水。试了几次,过来问我:“李老师,怎么没水呢?”我问:“你怎么做它就会有水了呢?”她说:“我想让水进去。”我说:“对呀,那怎么让水进去呢?”“我不知道怎么让水进去,你做给我看。”我边拿过瓶子给她看,边问:“仔细看看这个瓶子,你看到了什么?”一玲说:“瓶子有一个口,还有这个黑东西。”我说:“对,你摸摸这个黑东西,有什么感觉?”一玲说:“软的。”我问:“你想想怎么让这个软瓶子进水呢?”一玲两个手指捏了两次瓶子,说:“捏就进水。”她小心地把瓶子放到水里,捏瓶子,试了几次,瓶子一次又一次地装满了水。她很高兴地说:“我成功了。”
分析:
?具有瓶子进水的初步认知经验
?在多次探索失败后,选择求助老师
?在教师开放性的问题的引导下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瓶子的特征
?大胆猜想并探究
?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新的认知经验:了解细小进水口、软的瓶子、捏与进水的关系,在探索材料的过程中认识事物的特性,了解物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她很高兴地说:“我成功了。”
(七)沙水区
*对沙、水特性的感知
*数学经验的建构:测量、容积守恒、量的比较等
*沙、水的玩法:规则意识和规则遵守
*工具和其它辅助材料的使用
(八)种植饲养区
*观察能力:是特征观察、比较观察,还是追踪观察?
*工具的使用:小铲子、喷壶、小锄头等的使用
*个性品质:坚持性、耐心、细心等
*责任感:对动物、植物的情感(关心、爱护、照顾等)
(九)运动区
*粗大动作:跑跳、钻爬、旋转、支撑、悬吊、推拉、抛接等粗大动作技能
*身体素质:力量和耐力、平衡性、协调性、灵活性
*运动器械的使用:是否掌握常规的玩法?是否有创造性的玩法?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个性品质:勇敢、不怕困难、自信等
(十)阅读区
*阅读:阅读兴趣、专注阅读时间、翻阅技能、阅读习惯、对图书画面的观察能力、对文字的敏感性等
*讲述:讲述能力、对绘本的理解
*图书的创编、续编和自制:
*图书的爱护:
案例5: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观察地点:阅读区
观察对象:元元男4.1宸宸男4.2
观察记录:
元元从书架上将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拿出后斜倚在书架旁准备看书。他手指着封面上的图案自言自语道:“这是我最喜欢的书,名字叫鼠小弟的书”!一旁的宸宸听了转过头来伸手就要拿这本书说道:“元元,我也最喜欢看这本书”!元元看着我,我示意他们可以两人一起看,元元点头答应了。
两人开始一起看书了,元元用手指拨动书页的方式把书翻到第一页,看了看苹果树后用手指着树上的小鸟说着:“你看,这只小鸟它去摘苹果了,这只小老鼠学着飞飞飞,可是它怎么也飞不上去”。说完,元元和宸宸一起做出拍打翅膀的动作,宸宸笑着说道:“因为它是老鼠呀,又不是小鸟”。元元答道:“没错,老鼠有它的本领”。说着元元把书翻到第二页说道:“然后它看到猴子爬到树上去摘苹果,它又学着这样子???”,两人一起做出了爬的动作,宸宸说:“爬爬爬,还是爬不上去”。元元说道,“好像一个不倒翁啊,哈哈哈”宸宸开心地笑道。就这样,元元把书翻到下一页,每翻一页,元元就解读着,宸宸就在一边附和着然后用动作表演。,两人一起看到最后一页。
分析:
*两个幼儿对这本绘本较为兴趣
*能合作共读,一边翻阅一边交流。
*两个幼儿喜欢用动作表示自己对绘本的理解。
*对绘本内容较为熟悉,元元更多地用语言表述绘本的主要内容,宸宸更
多是观察绘本的内容用动作进行表现。
*元元采用手指拨动书页的方式进行翻阅图书,能按顺序逐页阅读。
在进行观察记录时,教师可以进行事件详录,上面案例1-案例5都属于事件详录,也可以进行行为检核,如表1、表2。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使用。
看完后,对于幼儿的行为观察与分析思路是不是逐渐清晰,原来零星的观察点更加完整了!!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出现提示: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