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幼儿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3-6岁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关键时刻,我们要抓住儿童期心理教育的黄金阶段,科学的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
Part.01
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
好动
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等等的几个方面。具体的来说则表现为喜欢跑动、爬上爬下、或是离位走动、叫喊和讲话,以引逗旁人的注意。
焦虑
焦虑具体表现在幼儿缺乏自信、无端哭闹、食欲低落、过于敏感。具有这一问题的儿童对于陌生的环境表现为反应敏感,有担心害怕,甚至是恐惶不安的现象。常常表现为哭闹不停,担心被人嘲笑,对于尚未发生的事情有过分的关注,同时伴随有无根据的烦恼,对于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表现得过分的焦燥。
攻击
这类幼儿表现为整日都在东奔西跑,喜欢恶作剧、讽刺挖苦他人,对于美好的物品则表现得毫不爱惜、摔打成癖,常常表现出具有攻击性。
不良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主要集中在幼儿与父母、教师及同伴间的关系。在不良的人际关系中,幼儿与他人的互动总是表现为相互排斥、猜疑、攀比、攻击或独处,这样容易使幼儿产生粗暴妄为、任性霸道或不合群、怯懦孤独等行为和心理的问题。
Part.02
心理健康小方法
亲子陪伴,建立情感联结
家人的陪伴可以增强与孩子间的联结,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
小提示:您可以在睡前抽出20分钟,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下,陪伴孩子进行阅读效果最佳哦!
家长们在下班回家后,预留出时间和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在家一天的生活趣事,这样一来家长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更进一步增进与孩子间的情感联结。
自主安排活动,规律生活作息
合理的活动安排和作息习惯有利于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周末该如何合理地安排活动呢?家长们需要想出一个好办法:引导孩子制定“居家一日计划”。家长们与小朋友讨论安排哪些活动,并安排每项活动进行的时间点和时长,最后引导孩子将居家的一日生活作息计划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严格的遵守。
亲子陪伴,建立情感联结
家长们应积极鼓励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引导孩子自我服务。小到折衣服、晾晒衣物,大到打扫卫生、做一些好吃的美食等,并给予孩子一些鼓励与肯定。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分散了孩子一部分的焦虑情绪,也能够激发孩子的成就感。
画出情绪
绘画是孩子表达情绪的重要渠道,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绘画的游戏。比如您可以画完一幅简单的画,然后擦掉一部分内容,让孩子把擦掉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补充完整,并引导孩子把情绪画出来,然后讲出来。孩子不仅可以通过绘画排解情绪,另一方面这也暗示着任何被破坏的失误都可以重新恢复生机。
Part.03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10不要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END-
品味艺术 趣享童年
微信号 :guangqiyoueryuan
网站、新浪微博:温江区光祈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