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是做家长的共同心愿,但你为孩子选择的路,能使孩子幸福吗?
”
抱着已经冰冷的女儿,素素的妈妈刘毓精神崩溃。她把一个“笨”女儿送进全国知名学府,再让她进入大连知名的律师事务所,母亲付出了多少心血啊!可女儿毕业才一年,就用自杀的方式回报母亲!
优秀夫妻,不惜一切让笨女儿变聪明
已经50岁的刘毓,是同龄人中为数不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因教学成就突出,她一路获得破格提升,35岁那年就晋升为教授,担任大连某大学工商管理系副主任,是该校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中层干部。爱人梁军是公务员,如今已身居高位。夫妻俩的事业成就让许多人羡慕和嫉妒。
1984年,刘毓生下女儿,取名梁素素。她对丈夫说,咱们家的孩子一定要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
然而,女儿的表现却让刘毓大跌眼镜:1岁7个月了,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想跑的时候,素素还走不稳;别人家的孩子已经会喊“阿姨、奶奶”了,素素连“爸爸、妈妈”也不会说。
真正让刘毓失望的是,从素素上小学开始。每次考试,那些稍稍需要动些脑筋的试题,素素总是得不到分。
为了让女儿聪明起来,刘毓成了各种脑保健品的忠实消费者,每天逼着素素吃各种补品。不过,学习成绩没有上去,孩子却早熟起来,小学四年级就有了初潮。最后还是医生朋友建议,刘毓才停止了对女儿的“健脑工程”。
但她并没有因此停止对女儿“优秀工程”的打造,她把女儿的业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请了各科家教对女儿进行一对一辅导。
请家教的结果很显著,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素素破天荒考了个班级第一。素素被老师当作班级里的“黑马”,选去参加全区智力竞赛。竞赛中,素素居然一次抢答器都没有按上,因为她还没听懂题,其他同学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在后来写的一篇日记里,素素回想起这件事,心里感慨万分:我反应慢,在团队活动里总是拖后腿的那一个。可是妈妈不愿承认这一点,她总认为,她和爸爸都是精英,按照基因遗传,我怎么可能不聪明?
所以,父母能干并不一定是好事,我不快乐,他们也活在辛苦中。
二
霸王硬上弓,书呆子考上名校
1997年夏天,素素好不容易上了初中,刘毓用尽家里积蓄,为素素请来大连市数一数二的各科家教老师。到了最后,素素被训练成,只要一看到试题前半部,就知道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所以每次考试,她都能取得班级前五名的成绩。
刘毓总算满意了。她在拿到女儿成绩单的那一刻,对素素说:“你的聪明真是被妈妈强行挖掘出来的。”
2000年,素素考入大连第二十四中学。上高中的第一次月考,素素居然门门不及格。为此,班主任老师和刘毓进行了认真严肃对话。当老师不经意地说,有人怀疑素素是通过知道考题的方式,考入第二十四中学时,刘毓暴跳如雷:“我可以根据这句话告你诽谤!”说着,她硬是把老师拖到校长室,一番唇枪舌剑,最后素素班主任向刘毓道歉。刘毓借机向校长提出:“这样对素素有成见的班主任,不适合做我女儿的老师。这件事我可以不向教委反映,前提是把素素调到高一(六)班。”
高一(六)班是尖子班,就这样,本来就跟不上进度的素素被调到了尖子班。不到一星期,向来对妈妈言听计从的素素告诉妈妈:“我要退学!”刘毓一听,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素素却相当坚定:“老师讲的东西,我根本就听不懂。高中课程对于我来说,真是太难了。我想上职校、学护工,将来到养老院工作。”素素的话差点儿没把刘毓噎死。
梁军试图说服刘毓尊重孩子的选择,可是刘毓的反应相当强烈:“比咱素素差一万倍的孩子都能上大学,她怎么就不能?我告诉你,除非我明天就死了,否则,我一定要素素上大学,而且是名校!”
苍天不负有心人,2003年,素素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刘毓大哭一场。梁军更是对刘毓感激不尽:“如果不是你,女儿就废了。”
三
拔苗助长,注定苗毁人亡
大学生活为素素开启了另外一扇窗,她希望没有妈妈的安排,尽情享受大学生活。可是现实很快扑灭了她的希望。第一个学期结束,素素是全班唯一一个高数没及格的人。于是,素素的大学生活过得依然如高中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她在日记里用“可怜”来形容自己和妈妈:聪明的妈妈生了个不聪明的孩子,不肯接受现实,可怜!不聪明的孩子有个聪明的妈妈,被拔苗助长,可怜……
大四吃散伙饭时,素素喝了很多酒,轮到她发表毕业感言时,她的发言让很多同学红了眼圈:“毕业了,大家最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走向社会,自力更生了。而我最高兴的是终于可以不用学习了。这16年的读书生涯太累了,累得我很多次都不想活了……”
刘毓托了各种关系,将素素弄进大连一家专事海事官司的律师事务所。素素的师父是业界十分有名的律师,对下属的要求非常严格。
上班第一天,师父交给素素一个任务,给加拿大一个客户发邮件,告知官司进展,并让对方提供一份新资料。这任务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是小事一桩,可是对素素来说,实在有些为难。因为她外语水平一般,《海事法》又非她大学时的专业,邮件中的很多用语她都没有把握。见师傅很忙,素素就向同事求助,可是得到的回复是:“我很忙,你应该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晚上,师傅回来了,素素只好实情相告,师傅当时就有些生气:“你做不了,为什么不求助别人?你知道耽误一天,得损失多少佣金?”当素素告诉师父同事不肯帮忙时,师父更火了:“你平时不注意交往,人家凭什么帮助你?是不是还要我教你如何向别人求助?”
素素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她能感觉到同事都在外面向屋里观望,一个念头在素素脑子里产生……
回到家里,素素对妈妈说:“妈,我不想在这个单位做了,我根本胜任不了。”刘毓一听就火了:“你堂堂一个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才工作一天,就说这样的话,不觉得丢脸吗?”
像以往一样,素素就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也不得不服从妈妈的安排。
2007年12月25日,事务所举行圣诞Party,许多人都将其视为展示才华、增强人脉的机会,都拿出各种看家本领。可是,当主持人点到素素时,她尴尬地站在台上,实在想不出自己有什么特长可以展示。最后,她给大家背了一首唐诗才解了围。素素明显感觉到,打那天开始,她彻底沦为公司里可有可无的人。
而可有可无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她再次想到辞职,想去乡村小学做一名教师。但妈妈再次断了她的念头:“留在一个好单位,你才可以找一个条件好一些的对象。你放心,只要你不辞职,碍于你爸的情面,这个公司永远不可能把你扫地出门!”
终于,在一个下午,素素从单位的21楼飞身而下,当场身亡。几天后,刘毓才在自己的邮箱发现素素自杀前发来的一封邮件,内容很简短:
“爸爸、妈妈,我一直希望可以成为你们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可是,我始终成不了那种人。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别人的优秀都是用来突出我的愚笨。
我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许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类,不聪明,但活得很快乐……
这些文字,让刘毓久久无法平静。接受笔者采访时,这位母亲含泪说:“我把家丑外扬,只是想用女儿的生命换来其他家长的警醒。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这是从素素日记里看到的一句话。可是,我偏偏让她去够那根本不属于她的高枝,结果,最终从不属于她的高处摔了下来。回头想想,我不就是希望她幸福吗?用这个标准去衡量的话,什么成绩、名校,根本一点都不重要。吃糠咽菜的生活,只要她喜欢,又有什么不好呢?
可是,她醒悟太晚了,她女儿用生命代价换来了母亲的觉醒,也让天下的父母知道,养孩子不是养一个机器,而是重在养人,是人就得给她幸福和快乐,而千万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拔苗助长,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来源:e学堂,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