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视野下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新探索
越秀区社会领域教研组活动回顾
一、PCK领航——探索与成长并行
PCK,即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特定学科领域内,如何将学科知识、教学法和学生特点进行有效整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PCK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呈现学科知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PCK方法有助于教师把握“领域”与“主题”关系,支持幼儿个体化学习。通过PCK,教师能了解幼儿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教学。同时,PCK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整合理念,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
为了提升教师在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教学水平,4月8日上午越秀区社会领域教研组成员齐聚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在林玫琼园长的带领下,成员们学习运用PCK方法,研讨提升社会领域活动质量。
林园长通过三段视频介绍PCK概念,强调其重要性,并总结出PCK的核心内容:教什么(内容)、教谁(教育对象)和怎么教(方法策略)。她提倡打破学科界限,注重课程整合,恢复领域间的固有联系,提升课程质量。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林园长从PCK角度解读幼儿社会领域发展的关键点,如社会规则、关系和角色,并探讨如何运用这些点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发展。她强调,社会领域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培养社会情感,通过创意活动如角色扮演,使幼儿体验社会情感。PCK教学法匹配内容与方法,贴近幼儿学习特点,提升教学效果。
三、 PCK赋能——探活动案例优化之旅
随后,组员分成六组,观看梁智彬老师执教的社会领域同课异构案例《会说话的小手》,并运用PCK方法优化梁老师的活动。
大家从活动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多维度提出见解,展现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经过讨论,各组形成优化建议并分享,涵盖内容、方法、师生互动等方面,旨在提升活动质量。
作为案例执教的梁老师,活动后也分享自己感悟:在聆听各组意见前,她心情有点紧张的,毕竟这是对自己教学水平的一次检验。然而,当她听完各组的建议后,深受触动,信心倍增,且在听的过程中脑海里已经在构思改进的方案了。
研磨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不断追问的过程,终极目标是达到给予孩子最有力的支持!
教研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撰稿 | 梁文欣
编辑 | 张小芳 钟倩瑜
审稿 | 李玉珍
审核 | 林玫琼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州市第二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