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
在居家玩学的这段时间,我们离开了欢声笑语的幼儿园。为了健康、安全与早日恢复生活常态,我们不得不减少户外玩耍、外出学习、走访亲友的频率,长久地宅在家中。对于生活状态的变化与限制,小朋友们心中是否充满了疑惑、不解或恐惧?是否会发脾气、食欲不振?家长朋友们会否因长久居家带娃而亲子“相看两生厌”?老师们是否为不断涌现的各路信息而感到紧张、焦虑?
当我们面对压力或应激事件时,身体会下意识地做出反应,产生忧虑、恐惧和愤怒等负向情绪。为此,我们整理了居家期间心理调适的小贴士,希望大小朋友们在做好防护、关注身体状态的同时,也能增强内在力量,点亮心情。
居家生活的活动空间比起往常,范围变得狭小,活动量也大幅下降。幼儿原本旺盛的精力无法释放,可能出现易怒、爱发脾气、哭泣吵闹、与家人发生争执等情绪不稳定的表现。
没有了上学、放学的时间限制,生活的节奏难免多少变得松散。再加上情绪的波动、运动量的下降以及社交活动的减少,幼儿生活节律受到的影响可能会表现在身体反应上,如食欲下降、对活动兴趣减退、睡眠失调等。
生活状态的变化对所有人都会带来冲击。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办法,来减少不良影响。那么,小朋友们可以怎样做呢?家长可以怎样帮助小朋友呢?
规律的生活有利于身心健康。居家玩乐期间,小朋友们也要保持原有的规律作息按时入睡、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在活动上家长可科学安排幼儿的居家生活,劳逸结合,活动节奏与内容尽量贴近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在饮食习惯上,请小朋友们多饮水,按时就餐,营养均衡不挑食,提高身体免疫力。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小朋友们尝试自己动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穿衣服鞋袜、洗脸漱口、整理书包、做值日生等活动中照顾自己、帮助他人,逐渐迈向独立生活。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参与家务劳动是体验生活的重要部分。孩子具备“好好生活“的能力,与从生活中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息息相关。在家中,家长可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整理自己的小床、收纳自己的玩具、帮助大人扫扫地、洗自己的小袜子等,在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
同时,请家长朋友们要记得及时肯定孩子的劳动,给予孩子正向的评价和反馈,让孩子在劳动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研究者们曾经通过实验证实:运动时血液中的成分会产生变化,能够让记忆力、专注力增强,并体验到快乐。规律运动能够让身体充满能量,食欲增加,增强免疫力,还是宣泄不良情绪的健康渠道。建议家长与孩子在室内也要坚持锻炼,可选择跳房子、穿越障碍、投掷沙包等趣味性强、相对安全、能够锻炼到不同的动作技能的游戏,科学运动。
当感觉情绪影响明显,需要暂停的时刻,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平时喜欢的事情自我放松,如倾听美妙的音乐,跟随画面舞动,又如打开画本描绘,或是制作一份小手工,通过发掘生活当中快乐的小事,改善幼儿的心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变化,家长们要匆忙改变时间安排、工作方式、生活准备等。此时的爸爸妈妈仿佛化身“全能超人”,在处理个人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与监督学业。而工作与生活的惯性突然被打破,很多家长朋友在物质上、生活上、环境上、心理准备上一时无所适从,压力感被无限放大。再加上长期居家的朝夕相处,孩子的优缺点都成倍放大,亲子关系容易更加僵化。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做,来缓解一触即发的紧张关系呢?
困在家中的一家老小,本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积压和传递,而“距离产生美”的理想状态在居家生活期间全然无法实现。在平常的角色分工里,父母负责养育,老师负责教育,而居家玩学的日子里,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空间边界被打破,家长和教师的社会角色边界也变得模糊。
此时,家长不妨在规则范围内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与孩子尝试共同计划学习、生活与休闲活动的安排,如每日读一个故事,学一项家务,做一种运动,全部完成后孩子可以自由玩耍一段时间。对于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或可以玩的游戏,也可通过讨论约定,形成家庭成员之间共同遵守的规则,创造融洽的家庭氛围。
在此之后,家长需要做的,便是相信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给自己和孩子彼此更加宽松的空间。
平时忙于工作、鲜有时间亲子时光的爸爸妈妈们,如能将居家生活视为陪伴孩子的宝贵机会,也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和孩子可以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将居家生活营造得其乐融融。
可以和孩子共读一个绘本,纾解心中疑惑
人对刺激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有人敏捷、有人迟缓,这样差异在一定限度内是正常的。但如果孩子表现对刺激反应异常兴奋或异常冷漠,则是心理失常的表现。
幼儿园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群推送交流等形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家长可与幼儿一起尝试其中的活动,让孩子的居家生活也充满趣味。
居家玩乐 隔空有爱——广州市第二幼儿园线上乐园第一期火速上线啦!
即便外出的活动量有所减少,也可通过网络连线、视频电话与家人、朋友、老师在线上三两相聚,保持彼此的交流联系。
工作与生活边界冲突。
教师因为居家办公导致教学工作时间和家庭生活时间冲突,进而使得生活秩序感降低。很多教师自身亦为人父母,既要组织班级活动,也要处理班级事务,还要监督、协助自家孩子网课。当工作与生活交织,个人的时间与边界被工作、家庭瓜分而界限模糊,分工、规划、秩序皆无从谈起,便导致身心疲惫。
办公形式转换适应不良。
当教学形式从线下转换为线上,教师往往需要适应网络教学的交流形式和工具操作技巧,在此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焦虑、烦躁或紧张等负向情绪,甚至走向自我否定的心理困境。
心理压力释放不及时。
居家办公期间活动空间有限,各种心理压力无处释放会导致心理空间狭窄。如面对各种压力和问题时缺少倾诉对象,负向情绪无法得到即时宣泄,个人又缺乏心理健康调适技巧,容易导致抑郁情绪产生。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当面对网络办公中棘手又全新的工作规则,认识自己并非无所不能本身也是一种勇气和力量。也请相信自己能够逐渐适应挑战,不断提高自我,重现良好状态。
要尽快调整适应“线上教学”的办公模式,教师一定要预先规划出自己居家教学办公的时间和生活时间,明确每天的工作任务与生活事件,预计好时间安排。可利用时间表、备忘录、便笺等便捷小物进行自我提示。
每天的生活中,记得要留给自己休息、娱乐、锻炼和陪伴家人的时间。觉得自己需要放松时,可以选择一个能够让自己平静的地方,如书房、卧室、阳台,做一些自己喜欢投入其中的事,如看书、听音乐、吃小零食、做运动、正念冥想等。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为自己的身心赋能。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需要彼此交流并获得支持,收获能量。和亲人聊天可以减缓焦虑、和同行或同事交流可以梳理工作中的大小疑难,共同成长、和朋友交流可以释放压力,元气满满地重拾工作与生活的信心。在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下,我们的身心都在健康地运转。
最后,如您或孩子出现极端的情绪或行为变化,如持续的、严重的饮食问题(贪食、厌食等)、睡眠问题、自伤等极端行为或倾向等,请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亲爱的大小朋友们:
无须担心当下的困境。
时间总是向前,
一切都会过去。
你并不是孤身一人,
我们一直在一起。
冬天来了,
就有了春的气息。
期待我们在二幼乐园相聚!
撰稿 :马雪香
编辑 :钟倩瑜
审稿 :黄瑜莲
审核 :于美华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