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您曾遇到过孩子因为一些小事情大发脾气,无理取闹,而您又不知道该如何安抚和调整孩子情绪的情况吗?相信很多家长也有相似的育儿困惑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大脑世界,了解孩子成长中的秘密吧。
当孩子在走路时不小心跌倒擦伤手,上幼儿园与同伴发生矛盾,失去心爱的玩具……痛苦、失望或恐惧时,家长说一堆大道理能帮助孩子把情绪平复下来吗?可是这些大道理并没有起到安抚情绪的效果,反而使孩子更心烦意乱。这时候家长是应该跟孩子讲道理还是应该冷处理呢?
我们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不仅在解剖学上是分离的,在功能上也不相同。左脑热爱并且渴望秩序,是逻辑的、求实的、语言的和线性的。右脑是全面的、非语言的,它负责发送并接收信号(包括表情、眼神交流、语气语调、身体姿势和手势),使我们达到沟通的目的。
相信很多父母都经历过,孩子无缘无故闹情绪,或者因为一件您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发脾气……这时候应该跟孩子讲道理?强制压制孩子的情绪?还是直接冷处理?这也许是很多家长所遇到的困惑。我们试着用科学的方法,去寻找问题所在,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右脑情绪剧烈波动的时候,您去跟孩子讲大道理,跟孩子的逻辑较劲,合乎逻辑的左脑式反应会撞在右脑抵制性的砖墙上,所以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不理解他,不关心他,使亲子之间拉开一道鸿沟。
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家长们应多聆听与关注,帮孩子梳理、调整情绪,先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再尝试与孩子沟通。向家长推荐育儿的小妙招,看看是如何起作用的。
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先接纳他的情绪,激发其右脑开始运转,再使用非言语信号,比如身体接触、接纳认可的表情、关爱的语气和不带偏见的倾听。换句话说,就是用自己的右脑和孩子的右脑进行联结。这种右对右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的大脑进入平衡或更加整合的状态。孩子情绪平复后,再开始对孩子的左脑做工作,解决他提出的具体问题。
在回应孩子的右脑后,就可以开始转向左脑,引导他进入积极的方向。家长要耐心聆听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换位思考找出孩子情绪波动的根源才能有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聆听和关注”永远有效。毕竟有些时候,孩子只是在度过一个不会再重现的情绪点而己,他只需要冲过情绪的海浪直到风暴过去,或者仅仅需要吃点东西睡个安稳觉。等孩子情绪完全平复后,再与他进行理性的讨论和分析问题,让孩子学会要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于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不能一味地纵容或轻易被突破您的底线。比如,举止不敬、伤害他人,乱摔东西等一切不当行为,即使孩子在情绪高涨的时候也要禁止,制止他的破坏行为,把他带离并单独安抚情绪后再进行有效沟通。
这一期的《父母课堂》与家长分享了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科学地剖析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帮助家长解决育儿中的困惑,助力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建立良好的家庭基础,是为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好的基础,才能真正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供稿|梁倩瑜
编辑|钟倩瑜
审稿|李玉珍
审核|于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