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中六幼探秘之旅小分队
的孩子们相约要去
干一件“大事”!
他们决定要去找到
幼儿园最大的树,
并给它量一量“腰围”!
当老师提问:
“幼儿园最大的那棵树
在哪里呢?”
孩子们纷纷指着
网笼下的大榕树!
当老师再问:
“你们确定这就是
最大的了吗?”
大家顿时鸦雀无声。
那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01 出发:找大树啦!
在提议去找找最大的树后,孩子们兴奋地走走看看,抱一抱这棵,摸一摸那棵,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树的粗细大小。
看,这棵树要我们一起才能把它抱住!
我自己就可以抱住啦!
石榴树的枝干好细啊!一只小手就把它握住啦!
在直接感知了幼儿园里树木的大小后,当老师再问:“幼儿园最大的那棵树在哪里呢?”这一次他们斩钉截铁地指着网笼下的大榕树!
02 探索:大树“腰围”有多大?
可它究竟有多大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大树爷爷的“腰围”测量出来呢?
孩子们分成三组商量,决定到幼儿园各处找找合适的工具!
? ?
? ?
寻找合适的工具中
选好工具后,开始测量啦!
实施测量时,老师发现三组都存在共性问题。在测量时,孩子们不懂得测量的工具应该紧紧贴住大树的枝干,也不懂得测量工具必须首尾相接,不能重叠。
? +
+
于是老师组织三组孩子分别进行了第二次测量。这一次,在老师的引导及同伴的互相学习中,大家总结出了测量的秘诀:一是工具要紧紧贴住大树,二是要首尾相接,不能重叠。
绳子组
甩甩棒组
手拉手组
和同伴一起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吧
03 揭秘:大树爷爷的秘密藏不住啦
幼儿园里的大树爷爷究竟有多“胖”呢?
快来看看孩子们的测量结果吧!
两根绳子就可以绕大树一圈啦
三根甩甩棒就可以把大树爷爷围住
四个小朋友正好可以抱住大树
04 思考:小事件蕴含的学习经验
“测测一棵树的腰围”,看似孩子们经历的一件普通的小事,却蕴含着宝贵的学习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中提及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在“测量大树”的活动中,孩子们打开了感官,全身心投入寻找、测量最大的树;打破思维定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进一步发展了社会性合作经验,和同伴一起寻找工具、开展测量、进行结果表征;学习用符号记录的方式表征结果;通过操作、比较、观察和反思等,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探索能够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将其运用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形成终生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这小小的事件中,
孩子们的学习
是真实鲜活的,
真实鲜活的,
就是有力量的!
APPY
H
最中六 醉中六
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