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0-6岁儿童认知特征及阅读指南,非常值得收藏参考。
生理特征
这个阶段的宝宝,生理上处于不断变化的不稳定时期。视觉在逐渐发展,但无法集中注意力“研究”过于复杂的图画,喜欢用听觉和触觉探索世界。也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喜恶,更多时候会借助肢体来表达感情。
阅读状态
1.阅读愉悦时:
2.阅读厌烦时:
适读故事特征
这个年龄需要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语言本身的节奏和趣味。而过长的句子、复杂的形容(如,在我房间的床底下有一双维尼熊形状的红色棉布拖鞋),离生活过远的语言(如,浩瀚的太空里有一颗无比灿烂的星球),不管它写得多么生动,都不会是0-2岁的理想读物
关于文字
1.三、五音节的儿歌(如,你拍一,我拍一);
2.以拟声词为主的短句(如,汪汪,喵喵,轰隆隆);
3.1+1构架的简单句(如,名词+动词——宝宝洗澡、名词+形容词——棕色的熊);
4.重复的句子(如,蹦、蹦、蹦);
5.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句子(如,刷牙,拉粑粑)。
关于图画
1.朴素的几何形状(如,米菲系列中,圆、方、三角形构成的动物);
2.对比鲜明的大色块(如,大红、明黄、天蓝);
3.生活里常出现的形式固定的事物(如,太阳、房子、汽车、窗户、马桶);
4.和孩子自己相像的小动物(如,小熊宝宝、小猫当当、宝贝小猪)。
5.而阴暗的色调(如,古老油画那样的褐黄色调),边缘模糊的形状(如,印象派绘画里色彩交融的手法),日常生活里罕见的东西(如,佛像、太空船、龙),不管你画得多艺术多神奇,也不会被0-2岁的孩子接受。
生理特征
宝宝处于语言敏感期和理解能力发展期,迫切需要大量交流,但表达能力仍待发展,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仍然不会很长。已经会用语言表达简单喜恶,但是不会说明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
阅读状态
1.阅读愉悦时:
2.阅读厌烦时:
阅读故事特征
1.简洁的口语
(如,“我讨厌妈妈”,“我想要飞”)
2.情节的递进有鲜明的节奏感
(如,《小鸭子想飞》中,一次、两次、三次的试飞,《鼠小弟的小背心》中,一次、两次、三次把背心借给其他动物)
3.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
(如,《小熊和月亮》中,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的变化,《我要拉粑粑》中,各种动物拉粑粑的不同之处)
-
4.帮助幼儿完成情感表达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亲子间的温柔情感,《猫头鹰宝宝》中,身处黑暗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5.角色的有趣表情或动态
(如“鼠小弟系列”中每个角色都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并通过表情传递或沮丧或欢喜的强烈情感;《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中角色的憨厚神情和动作)
6.重复出现的小细节
(如《换一换》中用小鸡的数量表示页码;《神奇的水彩》中每个文字页都出现的磕头虫,串在一起翻还会有动画效果)
7.明亮的色彩或简洁有力的线条
(如《鲸鱼》那样的粗线条勾勒,“淘气宝宝系列”单纯明亮的水彩平涂)
这一阶段,还是尽量少复杂的句式,故事长度也应控制在5到10分钟即可讲完,如果情节设置得过分复杂,人物众多,陌生事物出现频繁,或者情感层次过高,如《躲猫猫大王》那样属于残障儿童的孤独寂寞,《七个铜板》那样因社会压迫造成的凄凉不幸,《海的女儿》那样失去所爱的痛彻肺腑,即使思想性艺术性兼备,一样是不可能为3-4岁孩子欣赏和理解的。
阴森的色调、没有情感表现的纯装饰和含蓄的“空镜头”都是不适合这个年龄段欣赏的。
生理特征
这一阶段,是一个孩子的性格形成期,也是一个自我意识逐渐完善的时期。苏姆霍林斯基曾说过:充满乐观情绪的自我认识是儿童渴求知识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孩子意识到“我也做得到”,孩子才会更积极地去学。
但这一时期,由于孩子的“弱小”,他恰恰很难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获得这种自信心。因此,让孩子认可自己,通过故事给孩子更多积极向上的生活体验,正是幼儿图书责无旁贷的一项使命。换句话说,也唯有那些能带给孩子勇气、信心、乐观等积极情绪的作品,才会得到这个年龄段读者的深深共鸣和喜爱。
阅读状态
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在趋向完善,好奇心强烈,喜欢观察和研究身边一切–如趴在地上看蚂蚁、拆掉家里的电动玩具,想象力正在迅速发展,但是思维活跃,耐心缺乏,仍需要通过引导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适读故事特征
这一阶段,故事的情节可以更复杂一些,想象性的情节可以更多一些,但仍然应当避免过长的篇幅和过长的对话。如《狮子狗》前几章那样比较复杂的铺垫式叙述就更适合高年级孩子欣赏。
而加入的文学性描写使故事情节发展缓慢,讲述很长时间也进入不了高潮的故事也易使孩子失去兴趣;另外,如安徒生的《天国花园》、《树精》这样一类故事,虽然故事富有幻想性,但其中主人公的行为动机难以被情感单纯的孩子完全理解,因此在成人看来很“合理”的结局在孩子听来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关于文字
1.语言生活化
(如:《小狗的小房子》中非常贴近幼儿生活中常用语言的对话)
2.故事的主角只有一到两个,且特征鲜明
(如:“彼得兔系列”中,每次都围绕一到两个有特点的小动物展开故事)
3. 故事里营造的趣味点经得住反复回味
(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一次又一次巧妙的“物尽其用”)
4.往往有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尾
(如:《小黑鱼》中小鱼最后吓走大鱼的方法,《大熊有个小麻烦》中大熊最后说出的那个麻烦和小苍蝇帮他解决麻烦的方式)。
关于图画
1.与众不同、引人注目的角色造型
(如:《奥莉薇》那样酷酷的小猪)
2.不同视角的生动构图
(如:《让路给小鸭子》中的野鸭俯瞰大地)
3.富有想象力的画面
(如:《阿罗有支彩色笔》中用线条创造出一切的奇特感,《三只小猪》中主角跑出画面的颠覆感)
4.画面细节耐得住反复琢磨
(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小老鼠一家用蓝布头装饰小窝)
-
阅读力就是学习力,希望更多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过五关斩六将”,感受快乐的过程,收获美好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