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宵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孩子们刚刚过了元宵节,就迎来了龙年开学第一天。分开了一个多月,小伙伴们再次相见,充满了喜悦和激动,大家纷纷聊起自己过春节的趣事。我们来听一听中四班的小可爱们在聊些什么吧!
课程起源
过元宵节时在家里放烟花很好玩!
我在家里吃的汤圆很好吃!
我在家里吃汤圆了,还放了两个大炮。
我也在家里放鞭炮了。
我和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吃汤圆了!
我在家里吃饺子和汤圆了。
听到孩子们热烈的讨论,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元宵节的习俗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有些不清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因此,我们决定依着孩子们的兴趣,抓住节日时间点,开展教育活动。
元宵知多少
为了了解孩子们对元宵节的已有经验,我们设计了调查表,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元宵节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孩子们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完成了调查表,来园后与小朋友们进行了分享讨论。
大朋友小朋友们,元宵节的习俗你了解了吗?
汤圆初印象
汤圆是什么样子的?
汤圆是圆圆的,
汤圆是白色的,
汤圆是甜甜的,
汤圆是黄色的,
汤圆有黑色的心,
汤圆是软软的,
汤圆是黏黏的,
······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小朋友们通过自己对美的感受和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看,孩子们用彩泥把自己印象中的汤圆搓出来了。
翻滚吧,汤圆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汤圆是怎么做的吗?
汤圆是用面粉做的吧!
不对,是用糯米粉做的,还要包一点芝麻馅。
我妈妈做的汤圆是用南瓜和紫薯做的,有颜色的。
要煮过才能吃的!
为了能顺利做上汤圆,中四班的小朋友找到了负责采购的时老师,希望时老师能帮忙采购做汤圆的材料哦!
做汤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是要找“汤圆专家”来帮帮忙吧!寻找“汤圆专家”小分队出发了!
接下来我们开始制作汤圆了……
通过讨论,小朋友们都想制作彩色的汤圆,于是老师们就开始“大显身手”,为做彩色的汤圆做准备。
大家动手的时间到啦,
开始展示自己吧!
一下子工夫,已经搓出大小不一的汤圆了,看着自己搓的汤圆,虽然不那么美观,但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
小汤圆要入锅了,孩子们在一旁期待着,随着时间的流逝,锅里的汤圆发生了一些变化……
汤圆越来越多了。
它们在变大了。
你们看!它们浮起来了!
好像球球。
我妈妈说浮起来可以吃了!
我好想吃汤圆啊。
品尝汤圆
自己做的汤圆真好吃!
孩子们吃着自己包的汤圆开心极了!
分享汤圆
美味的汤圆当然要一起分享啦!我们要送给在幼儿园辛勤工作老师们,希望她们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分享的快乐喜于言表。这样的甜蜜充满了整个幼儿园。
老师有话说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即是死教育。在此次有趣又美味的做汤圆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通过开展“回味元宵”的一系列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甜甜的元宵节回忆,激发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
元
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