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初升的清晨,幼儿园里陆续迎来了小朋友们欢乐的声音,而今天的播报格外有诗意,然然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诗经》中的蒹葭。在播报结束后,老师提出了一个疑问:“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诗经》-蒹葭篇的名句,不过,你们知道的苍苍的“蒹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小朋友们纷纷摇头。我暗自窃喜,今天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了!请小朋友们回家上网查一查什么是“蒹葭”。
第二天,很多小朋友就将自己的调查结果迫不及待地告诉我。
其中,含含说的特别完整:“蒹是没长穗的荻;葭是指初生的芦苇。”
乐乐说:“这个妈妈告诉我了,但是,我还是不太明白。”
轩轩说:“我知道的,芦苇就是河边长的那种,可以包粽子的那个”
西西说:“我奶奶带我去摘芦苇叶子的,因为端午节要吃粽子!”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话题早就从蒹葭转为粽子了。于是,大家商量一起去采一采芦叶。但是,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这件事一拖再拖。
突然有天,瑶瑶来和我说:“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摘芦叶呀!再不摘就来不及了!”
“为什么来不及了呢?”
“因为,马上就要立夏了,过了立夏,芦叶上就会有很多很多的虫子。就不能再用它包粽子了!”
“你怎么知道的呀!”
“奶奶告诉我的!”
于是,当机立断,下午就出发吧!
我们需要带哪些工具呢?游戏计划里孩子们设想得无比周到!
于是,我们带上了纸、水、颜料、笔、放大镜、尺、剪刀等等出发啦!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要注意安全哦!
在幼儿园对面的小公园里,我们找到了芦叶,有的小朋友采芦叶,有的画芦叶,有的记录芦叶,好不热闹!
采芦叶
晨晨说“老师,这个芦叶好大好香呀!”
优优说“这个芦叶怎么采呀?它怎么总是破呀!”
彤彤说“你要轻一点呀!不行的话,你就用剪刀剪呗!”
洋洋说“老师,这个我们采回去包粽子吗?”
画芦叶
西西:“芦叶是绿色的,那我再画一些芦苇吧!”
轩轩:“可是,现在都是芦叶,没有芦苇呀!”
可可:“那到了秋天,你不是还给老师带过那个白色的芦苇吗?你可以想象一下呀!”
另外几位小朋友正在利用芦叶在草地上进行拼画呢!
记芦叶
然然:“我用绿色表示芦叶的颜色!我们一起量一下芦叶吧!”
妹妹:“这个尺上是5,我不记得是5什么了!
姐姐:“老师说是5cm,cm是一种长度单位!”
妹妹:“那我们再量一下芦叶的长度吧!”
然然:“长度是58cm”
菲菲在一旁拿起了放大镜观察了芦叶的纹路。
回到教室,孩子们又开始忙碌了起来。小朋友们将芦叶投放到美工区,进行了芦叶贴画。
涵涵和沫沫将采回的芦叶进行清洗,然后晒干,等着端午节用它来包粽子呢。
说起包粽子,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已经等不及了,决定先去沙池练练手!
第一次包粽子
由于小朋友没有前期的经验,问题百出。沙子怎么总是漏出来呢?这个芦叶好像太干了!怎么才能把它包起来呢?小朋友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结束后,也没有看到一个粽子。
于是,我们决定先回教室学习“理论知识”——看过包粽子的教学视频后,小朋友们明白了,粽叶太干了可以先放在水里浸泡一下;沙子如果总是露出来的话可以在粽叶上折个角;包口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包紧,绳子也要收紧才行。
第二次包粽子
学习过后,大概的粽子形状可以包出来了,但是孩子们的力气比较小,绳子收口还不太紧,不过,很快他们就找到了力气大的小朋友们帮忙。不一会儿,蕊蕊就举着他包的粽子和我说,“老师,你看我包的是四角形的粽子。”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多的小朋友的关注,“哇,这个粽子和我们包的不一样诶!”“老师,我们可以包其他形状的粽子吗?”“老师,除了三角形的粽子,还有什么形状的粽子呢?”
面对孩子们各种疑问,我们制作了粽子大调查。
小朋友们通过对粽子的调查发现,每个地区的粽子形状都不太一样。有四角棕、圆角粽、三角粽、牛角粽……粽子的口味随着经济的发展,叶出现了很多新口味:红枣粽、鲜肉粽、咸蛋黄粽、八宝粽、西米紫薯粽、水晶粽…..五花八门。粽子有这么多的口味不好区分,我们可以统称为——甜粽子、咸粽子。
第三次包粽子
我们也要包一包属于自己口味的粽子,于是,我们带上了红豆、绿豆、黄豆、小鹅软石等各种自然材料,准备大显神通喽!
有了那么多次包粽子的练习,孩子们对于包粽子非常的有信心。
孩子们期盼了很久的端午节来临了。
先请食堂的叔叔阿姨们帮我们煮了粽叶,煮好的粽叶拿到教室就可以用喽!
孩子们嘴里一边念叨着包粽子的步骤,一边动手制作。
然然“老师,你看我包的是三角粽!”
乐乐“我包的可是四角粽!”
泽泽“我这个绳子也太难扎紧了吧!你帮我一下吧!”
毛毛“老师,我包不起来,你帮我一下吧!”
还没等老师说话,同同就说“你忘记老师教的口诀了吗?先把粽叶折叠成漏斗型,放入少量的糯米,放入准备好的馅料,再盖上一层糯米,用力将粽叶裹紧,用绳子将粽子绑紧。”一边说一边操作,真是有模有样。
粽子好不容易都包好啦!午睡起床后看见教室里的粽子特别的兴奋,吃得特别香。
教师有话说:
苏联著名教育家—–卡普捷列夫说过“儿童应尽早而且长时间地投身于大自然中,从中吸取对它的印象,体验大自然在每个人心中激起的思想和感受,儿童需要亲眼看到太阳的起落和月亮。”孩子们从采芦叶,到清洗晾晒芦叶,再到包粽子,最后到吃粽子的过程,都体现了孩子们自信、自主、自发的活动状态。孩子们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自然中发现,在活动中发展,积累了关于自然的经验与知识,促进深度学习,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在今后生活中对自然的不断探究。在一次次的讨论和尝试中既了解了关于粽子的各类知识,也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人不禁感慨自然课程的力量与奥妙。
撰写 | 陈智慧
排版 | 严浠齐
审核 | 沈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