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起源:
虽然开学一个多月了,但是每天还总是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我的衣服要怎么穿啊”?“老师,我不会穿”。“我的衣服怎么反了”?“老师你帮我穿吧……”这样的声音每天都不绝于耳,老师们也总是手忙脚乱。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成为生活的主人呢?对于小班的孩子们来说,学会穿衣服是照顾自己的第一步,于是我们开始了快乐“生活”之旅。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全班幼儿,只有42%的小朋友会自己穿衣服,12%的小朋友会扣纽扣。如幼儿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同时生活能力也不能提升。
通过谈话活动,了解到很多幼儿都认为自己不用学会,不会做的事情爸爸妈妈会帮助我,部分幼儿即便有时候自己想动手,爸爸妈妈就主动地帮助他,久而久之,自己也懒得动手。不认为扣纽扣是自己的事情。只有少部分会扣纽扣的幼儿知道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知道扣纽扣是自己的事情。
在穿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脱完以后,会出现衣裤反过来的情况,有的小朋友还会把衣服和裤子穿反,那怎么辨别衣服的正面和反面呢?
为了改善班级现状,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了解家长的想法并让家长给予支持,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小满
“建构区那么多玩具,我们能不能换一换别的玩具”?
“我们带来了那么多衣服,有什么用呢”?
“一起学习叠衣服”。
孩子们决定把建构区的玩具移走,把自己带来的衣物放到这个区。他们决定一起动手画一画这个崭新的区域,设计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于是孩子们开始行动起来了,一起绘画表征区域布局图。
表征后孩子们决定一起讨论选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自己喜欢的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材料和环境交给孩子们来决定!
一个崭新的环境和新的游戏材料吸引了一群孩子要进入生活区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都很专注和投入,不会扣纽扣的孩子也很愿意进入区域尝试练习,在游戏中练习和学习扣纽扣,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材料,在游戏中学习。
将环境归还给幼儿,则精彩不断。无论是区域设置还是材料投放,都回归了“幼儿本位”,追随幼儿的脚步和需求。同时我们还要以《指南》为指导,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参与其中,充分体验到成就感、归属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小主人公的心情。
我们发现幼儿非常喜欢娃娃,那怎样才能让生活区变得和娃娃家一样有趣呢?我们决定在生活区投放一个娃娃,那除了娃娃之外还需要投放什么材料呢?
“娃娃要有衣服鞋子,不然她就光着身啦”!
“娃娃需要刷牙保护牙齿”。
“我们要喂娃娃吃东西,不然娃娃饿肚子了”。
孩子们在生活区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给娃娃喝水、做饭……结合孩子们的想法和生活区材料投放特点,老师在生活区投放了一系列和娃娃相关的操作材料。
在照顾娃娃的时候,孩子们非常细心认真,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刷牙漱口、穿衣脱衣、晾晒衣物……
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区域和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材料,为幼儿提供一个能够自由探索、学习和发展的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还能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老师,我们的桌子很乱,他没有把玩具放好”。
游戏情节丰富了,材料变多了,收拾成了难事,经常在柜子里找到各种各样的玩具,如何收纳呢?
“像其他玩具贴照片”。
“老师帮我们收”。
“在托盘上贴东西”。
基于孩子们的建议,结合生活区材料杂且碎的特点,我们采用真实的照片让孩子一目了然看到材料该收到哪里去。
通过收集打卡内容,发现大多数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比如,在穿衣方面,很多幼儿最初的依赖家长到现在能够独立完成。
生活即教育,教育始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结合。生活化课程的魅力就在于用生活中的情景,最自然地呈现,在自然而自在的状态中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孩子自身的成长。
孩子们在生活区中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积累生活经验,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发展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提高自我服务与帮助他人的意识,也在探索材料的过程中加强自我认知,变得更加自信。
END
编辑:罗泽萍
图片:小五班家长、老师
初审:张燕玲
复审:汪思宇
终审:余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