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

麦芽奇遇记


趣·缘起

在春日播种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亲身体验了不同种子的形态,了解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一日散步时,孩子们听说麦芽可以做出好吃的糖,由此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

小雨疑问地说道:“麦芽糖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怎么做的呢?”

琪琪说:“小麦的种子是什么样子呢?像白菜种子那样黑黑的吗?”???????????????????????

麦芽糖是孩子们在生活中能偶有听到,但大部分不太了解的一种非遗美食,与它的原材料—小麦更是很少接触,孩子们对它很是好奇,就这样,我们的小麦之旅开始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于是我们大一班确定了以“麦芽奇遇记”为主题,本主题让幼儿在亲身体验、自主观察,加深对小麦的认知。

图片




       趣·审议????

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对种子的兴趣点,我们确定了“麦芽糖”为主题,活动前老师们根据幼儿的关键能力和情感态度进行主题审议,同时也预设了多方面的情况,保证幼儿活动的开展。

图片
     基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种子的兴趣点,我们确定了“麦芽糖”为主题,活动前老师们根据幼儿的关键能力和情感态度进行主题前审议,同时也预设了多方面的课程生成,保证活动主题的顺利开展。

      趣·目标????

图片

趣·思路???

根据幼儿的讨论,我们绘制出初步的脉络图:

图片


趣·探究


活动一:麦芽糖奇遇记???????????

基于幼儿的兴趣点,教师抓住教育时机,制作了“麦芽糖”大调查活动,幼儿与家长一起查阅资料,共同完成。

第二天幼儿带来了调查表分享着: 

浩浩说:“小麦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他们要先把土地翻松,然后播下小麦的种子,浇水、施肥,经过一段时 间的生长,小麦就成熟了。”

铭铭说:“制作麦芽糖需要很多步骤呢。先浸泡小麦种子、装入网盘、等待小麦发芽、煮糯米、清洗剁碎麦芽、发酵还有要煮4个小时。”


图片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图片



       活动二:我与小麦初相识


老师和小朋友提前准备了小麦种子,让幼儿进行分组猜一猜这个种子会什么?活动中幼儿分组绘制并分享,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第一组和第二组幼儿认为这个是狗粮,第三组小朋友认为这是蒲公英的种子,第四组分享这个种子会长出苹果,第五组的骞骞分享这个是小麦的种子,最终它会长出麦芽。



活动三:小麦种植记

在社会活动《土培和水培大比拼》中,孩子们已经了解到种植小麦可以分为土培和水培,对于土培、水培小麦的方法及需要准备的物品我们进行了讨论。

越越迫不及待地说:“水培小麦用什么容器合适呢?。”

玲玲疑惑地问:“我觉得矿泉水瓶就可以。”

星星说:“这个容器肯定是有一定高度,要不要种子的根部没有办法生长”。

洋洋说:“我家里有育苗盘,那个是专门水培植物的,上次我就和妈妈水培过绿豆。“

     彤彤迫不及待地说:“水培小麦我们要提前把小麦种子浸泡一晚上。”

     玲玲疑惑地问:“为什么要提前泡小麦种呢?”

     彤彤说:“要水培小麦要先把小麦泡一晚上。第二天,这样小麦喝饱了水才会发芽的快”。 

铭铭说:“找到合适的容器,铺上纸巾,撒上泡好的种子,静静等待就可以了。”

凌凌说:“我查资料,每天都要给种子喷水,这样种子在湿润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长。”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先挑出坏的种子,这样种子才能很好的出芽。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小麦种子先喝饱水,才能发芽快,每天还要定期喷水。

 

指南》中提出:“让幼儿自主探索周围的事物。”思索寻找到的物品是否适合用来进行水培麦芽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对于什么容器适合用来水培小麦的这个问题,我没有直接告知幼儿什么容器适合水培小麦、也没有直接带来适合水培小麦的容器、直接让幼儿使用;而是为幼儿自发探究活动提供条件和支持,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分析并寻找适合的容器,寻找适合水培小麦的工具。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观察力,老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水培小麦,对孩子来说,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直观地观察小麦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到麦苗生长,幼儿参与水培,能增强责任感,学会照顾植物。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大一班在三楼趣耕园有一块自己的小土地,土培小麦时,孩子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里。???????

琪琪说:“我见过我姥爷种地,需要把土地翻一下,这样土壤就松了,种子更好发芽。”

婷婷说:”种子撒上去就可以。”

欣欣说:“还要定期维护,除草、浇水、施肥。”

安安说:“种下去就一定会长出来吗?会不会被小鸟吃了?”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疏松土壤种子更方便生根发芽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均匀地播撒种子

    最后,孩子们决定在花盆里再种一些小麦,方便在教室中随时观察,还能保护小麦种子不被吃掉。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18张图片


《指南》中指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种植前观察小麦种子的外形、颜色等特点,猜测种子种下去后会发生什么,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被鼓励的。在种植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小麦在土培和水培条件下不同的发芽、生长阶段,能够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像知道小麦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温度、水分,土培的需要土壤肥沃程度适中,水培的需要营养液等条件。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19张图片

1.定期观察


2.疏松土壤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20张图片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21张图片

3.按时浇水

4.清理杂草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22张图片



活动三:制作麦芽糖

幼儿们认识了小麦,学习并实践了种植方法,在幼儿园里精心照顾小麦种子也有近一月的时间了。一天,泽泽好奇地问:“老师,我的小麦都长好高了什么时候可以让它变成麦芽糖呀。”    

于是我们和幼儿商讨后觉得是时候开展关于麦芽的后续活动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围绕麦芽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对麦芽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23张图片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24张图片

为了更直观的感受,我们一起上网搜集了关于麦芽糖的制作视频。

越越说:“要把麦芽洗干净。”

小佳说:“好像刚刚说还要把它切开。”

一一补充道:“要切的短一点。”

浩浩说:“还要和米饭搅拌在一起。”

凌凌大喊着说:“错了错了,那个是糯米米饭。搅拌好了之后还要放在锅里等很久。”

涵涵说:“要保温发酵,然后就过滤出来汁汁,熬呀熬就成功啦。”

我们梳理完麦芽糖的制作方法就要开始第一步——发酵麦芽。先拔出麦芽,筛选出坏掉的部分,幼儿需要同时关注手部动作和麦芽情况,从而培养手眼协调能力。他们学会根据目标调整手部动作,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25张图片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26张图片

《指南》中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幼儿们在准备麦芽的过程中和同伴交流合作,遇到问题想方法社会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发酵的最后一步就是把切碎的麦芽和糯米饭搅拌,最后放入电饭煲进行保温发酵,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啦。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27张图片


经历了一晚上的等待我们的麦芽糯米混合物发酵成功啦!

旸旸说:“闻起来好香,不是青草的味道了。”

宸宸说:“感觉怎么像粽子的味道呢。”

下一步就该过滤了,那么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骞骞说:“需要一个盆来装。”

小羽说:“还需要过滤的那个东西。”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28张图片

过滤出汁水后需要小火慢慢熬,还要不停地搅拌,这样麦芽糖才会又香又甜。

瑞瑞说:“老师,麦芽汁咕嘟咕嘟地熬煮着,要熬多久?”

在熬煮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观察麦芽汁地变化情况,大火熬开后需要转小火熬煮,直至熬干麦芽汁里的水分,麦芽汁咕嘟咕嘟变成小泡,勺子舀起变成浓稠状,滴下来可以成一条线时就熬好啦!

在幼儿动手操作时,老师分组进行指导,耐心地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比如搅拌不均匀、温度控制不好等,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29张图片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30张图片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31张图片


本次活动幼儿在过滤汁水的过程中,他们的小肌肉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幼儿将混合物倒入滤网进行挤压,这可以锻炼他们的手臂肌肉,增强手臂的力量和稳定性。过滤汁水、熬煮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分组合作时,幼儿共同完成洗麦、搅拌等任务,学会沟通交流想法、分工协作解决问题,明白个体在集体中的责任和作用,增进彼此友谊和社交互动能力,为融入集体生活积累经验。

制作麦芽糖步骤繁琐、耗时较长,幼儿在等待麦芽发芽、持续搅拌熬制过程中,逐渐学会耐心等待和专注于一件事,克服焦躁情绪,提升注意力集中的时长和稳定性,有助于日后学习习惯的养成。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32张图片


活动四:麦芽量一量

     麦芽糖制作完成后还有许多麦芽没有用到,剩余的麦芽还可以干什么呢?

铭铭说:“做麦芽汁的麦芽好像只能是5-7厘米,这个麦芽到底有多高呢?”

悠悠说:“测一下。”

禾禾说:“怎么测呢?我还不会。”

娜娜说:“可以先借助手指,量一下,做好标记,这样就能知道有多高了。”

鸣鸣说:“绳子应该也可以测量。”

经过幼儿的分享,了解到有一定长度的物品都可以借助测量,幼儿迅速在区域里寻找材料开始测量。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33张图片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34张图片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35张图片


琛琛举起手来说:“老师,我测量完成,已经用笔做好了标记。”

凌凌看到说:“不对,不能从桌子上开始量,应该从小麦的根部开始测量。”

经过查看发现班级里的多数幼儿都是从桌面开始测量,发现是不正确的,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及时阻止,而是允许幼儿尝错,让幼儿在尝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重新再次测量,从小麦根部开始测量,到小麦的最顶端开始做标记,很快测量出小麦的高度,并粘贴在纸上进行记录。

周周说:“做标记的这一段到底有多高呢?不是5-7厘米才适合做麦芽汁,这个麦芽到底符不符合要求?”

洋洋说:“我认识尺子,用尺子测量标记的位置就知道有几厘米了。” 中大班幼儿开始用尺子开始探索着尺子的用法。    

星星说:“我看到尺子上有线和数字。”

越越说:“数字1就表示1厘米,测量到哪里是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那到底应该怎样测呢?我还是不会”彤彤挠着头说。     

娜娜说:“我知道,每次测量要从0开始,看标记的地方是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36张图片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37张图片


幼儿开始了精准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纸上。活动中通过测量不同小麦植株的高度,学会比较它们的高矮差异,理解数量关系:明确数字所代表的实际意义,例如测量出小麦高10厘米,知道“10”这个数字具体对应小麦的高度。并了解测量小麦高度所用的单位,如厘米等,幼儿学会使用自然测量方法,如用小棒、绳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和精准测量方法,如使用尺子,理解了测量的准确性和误差概念。在测量过程中,幼儿需要思考测量的步骤和顺序,培养逻辑思维的条理性。当遇到测量结果不准确时,尝试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锻炼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实际测量获取数据,而不是仅凭主观猜测,养成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在测量中遇到困难,如小麦容易倒伏、测量工具不适用等,尝试寻找解决方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小麦青草汁

经过第一天的测量,我们知道了5-7cm的小麦最适合做青草汁,于是第二天我们便开始做麦芽青草汁。

这时老师提出了问题:“你们觉得做麦芽青草汁需要用到哪些材料?”

幼儿激情的讨论着,最终我们选择了剪刀、榨汁机、漏网、量杯、水壶、杯子。这一过程中,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知道榨汁机的作用,并且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总结经验。      

接下来,幼儿进行了分组操作,大家分工合作,有的幼儿在挑选,有的幼儿负责剪断根部,有的幼儿负责二次挑选,每组幼儿都在很认真的挑选,不一会儿就选出了一大堆绿油油的小麦苗,并放入榨汁机里。

教师辅助幼儿倒入饮用水,小麦苗在榨汁机里逐渐变成了绿色的青草汁。孩子们都好奇的观察着这个过程。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38张图片


1


           摘取、筛选麦芽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39张图片



2


               清洗麦芽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40张图片


3


           加水榨汁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41张图片


                    过滤青草汁

4



本次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制作青草汁的过程,更是为了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活动开始,小麦是否能成青草汁,这个问题这是孩子们对未知世界探索欲望的体现,符合《指南》中提到:“重视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知道了制作青草汁的要求和方法,同时在探索中培养了观察力探究能力,更好更全面的促进幼儿发展。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幼师课件网第42张图片


趣·收获

学习品质:在种植小麦活动中幼儿对小麦的生长方式感到好奇,会积极观察小麦从种子到发芽的过程,这种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探索,例如每天观察种子是否发芽,发芽后叶子的变化等。

制作麦芽糖和麦芽汁的过程也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他们会好奇小麦是如何变成甜甜的麦芽糖和麦芽汁的。

无论是小麦种植的土培还是水培,都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成果。幼儿在照顾小麦的过程中,如定期浇水、观察光照情况,逐渐学会坚持完成一件事情。

幼儿会主动参与到种植和制作活动中,自己动手播种小麦种子,准备水培的容器,在制作麦芽糖和麦芽汁时主动帮忙搅拌、过滤等,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健康领域:在种植小麦过程中,幼儿进行播种(土培时用小铲子挖土、水培时将挑选坏种子)、浇水等动作,锻炼了手部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在制作麦芽糖和麦芽汁时,搅拌、过滤等操作也有助于精细动作的发展。

幼儿了解到小麦是食物的一种来源,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同时在使用工具(如剪刀修剪麦芽)过程中,学会正确使用工具,避免受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语言领域: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倾听教师讲解小麦种植的步骤、制作麦芽糖和麦芽汁的流程,提高了倾听能力。他们还可以和同伴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小麦生长情况,如“我们的小麦发芽啦,有两片小叶子”,或者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发现,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简单的绘本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同时幼儿可能会尝试记录小麦生长的阶段,如画下小麦种子、麦芽的样子,为阅读和书写能力做铺垫。

社会领域:幼儿分组进行种植和制作活动时,学会与同伴合作。例如在土培时,有的幼儿负责播种,有的负责浇水;制作麦芽汁时,有的搅拌,有的过滤,他们通过互相帮助、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了解了种植小麦和制作相关食品是人类的一种生产活动,对社会生活有初步的认知,并且能遵守活动的规则,如排队使用工具、等待麦芽糖熬制完成等,逐渐适应集体活动的规则。

科学领域:在土培和水培小麦的对比中,幼儿可以观察到不同种植环境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如“为什么土培的小麦长得高,水培的小麦长得慢?”。在制作麦芽糖和麦芽汁的过程中,幼儿能观察到小麦经过加工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加热熬制麦芽糖时颜色变深、变浓稠。

在测量小麦高度和长度时,幼儿可以学习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初步建立长度、数量等数学概念,还可以比较不同小麦植株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数数麦芽的数量等。

艺术领域:幼儿可以欣赏小麦生长的自然美,观察麦芽的嫩绿颜色、麦芽汁的清澈质感等。在制作麦芽糖过程中,欣赏糖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焦糖色和独特的香气。

幼儿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小麦生长过程,或者用手工材料制作小麦造型。在制作麦芽糖和麦芽汁后,幼儿还可以设计包装,发挥艺术创造力。


趣·评价

(一)课程亮点

1.兴趣引发课程的生成

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得又好又快,从幼儿对小麦的生长过程兴趣浓厚,我们始终根据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定为教育活动的内容,开展了种植小麦、熬煮麦芽糖的活动,同时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将各领域进行融合,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丰富了幼儿的认知。在此次活动中,运用观察、感知、探索、实验、记录等方式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咨询身边的人、查阅资料、调查等学习方式,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我们见证了孩子切实可见的成长,知道小麦的种植过程以及麦芽糖的制作方法,体会农民伯伯的辛劳,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爱惜粮食。

麦芽糖制作是传统美食工艺的一部分,通过课程教学,让幼儿了解并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在制作过程中,向幼儿介绍麦芽糖在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使他们对中华美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与热爱。

 2.教师的支持助力课程的深入

在种植小麦系列活动中,教师发挥着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幼儿遇到困难,无法进行探究时,教师及时以提问和鼓励的方式,引发幼儿的进一步思考,为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幼儿继续探究。

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如亲自参与麦芽糖的制作全过程,从挑选麦芽、研磨到熬制,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食物的变化与制作工艺。

(二)课程不足

 1.领域间的整合性有待提高

活动开展中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课程与幼儿的区域、户外游戏联系较少,各个领域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幼儿探究性的活动多而其他领域的内容不均衡。

 2.课程时间的分配

制作麦芽糖的活动中,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孩子们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准备工作上,真正动手制作麦芽糖的时间相对较短,使得他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更多样化的麦芽糖作品。

3.教师知识的储备量不足

种植小麦的过程中,由于老师们对于种植知识的储备有限,可能在指导孩子们种植时,没有精准指导种植方法。例如,播种的深度、间距控制不够精准,浇水的量和频率把握不当,使得小麦的出苗率和生长态势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三)后续改进方向

放慢活动开展的脚步,针对幼儿感兴趣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以求更好地促进幼儿能力和教师的发展,在生成活动中注重活动深度与内涵,同时与各区域主题进行结合,更好地实现区域联动,让主题下的延伸发挥更大的价值。

将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衔接与整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方法与策略,加强课堂节奏的把控和教学环节的过渡,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并及时反馈,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种植前可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学习小麦的播种技巧,如不同品种小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一般为 3—5 厘米)和间距(约 15—20 厘米),以及各生长阶段(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等)的精准水分需求和浇水频率,确保能熟练且准确地指导幼儿种植活动。


图片

 图文:刘   玲

 审核:田亚玲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商州区第二幼儿园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趣园·趣课程】麦芽奇遇记——商州区第二幼儿园大一班课程故事分享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