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起源:
春天来了,大地复苏,假期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平沙花田喜事”欣赏格桑花,孩子们被成片的格桑花吸引住了,回来后就和老师商量:“幼儿园的种植区可不可以种格桑花呢”。于是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大五班的“幸福格桑花”之旅就此展开。
课程开展前,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一起了解格桑花的知识,知道了它是寄托了藏族期盼幸福吉祥的花,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孩子们还收获了很多格桑花的小知识与同伴、老师分享。
博文:
“格桑花有白色、黄色、粉色、红色和紫色”。
“格桑花有8片花瓣”。
“它可厉害了,不怕风雨,不怕寒冷也不怕干旱”。
格桑花怎么做?
植树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想在种植区种格桑花。经过一番讨论后,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带着种植计划去征求园长妈妈的意见。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了在美好“食”光、围墙旁边、树底下种植格桑花,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
孩子们第一次见到了格桑花的种子,他们仔细观察着,你一言我一语描述着……
柔柔:
“格桑花的种子细细的、长长的,像变粗的眼睫毛”。
“像根刺,还像爱笑的眼睛”。
“闻上去有股茶叶的味道”。
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格桑花的种子和平时看见的种子不一样,它细细长长的,两头都是尖尖的,特别好认。欣欣还将一粒小种子竖起来,用尖尖的一头轻轻戳向自己的手,碰到皮肤时有痛感。
为了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格桑花的种植方式。部分孩子决定到户外种植格桑花,另一部分孩子决定先泡芽。
种植格桑花
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种植的方法,带着种植工具一起去种植。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挖土,有的洒下种子,还有的浇水。
为了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格桑花的种植方式。部分孩子决定直接到户外种植格桑花,另一部分孩子决定先泡芽。在教室里找到了托盘和纸巾,先在托盘底部铺上纸巾,再把种子撒在纸巾上,再盖上一层纸巾。浇上水,保持种子的湿润。
在区域活动时,欣欣观察发现,小芽们,都弯了腰,东倒西歪。在区域小结时,老师将欣欣观察到的情况分享出来,小朋友们猜测着原因。现在的育苗盘已经不适合小芽生长了,小芽即将长出根茎,我们需要寻找能让小芽长出根茎的地方。
在餐前活动,我们一起搜索视频,育苗移栽是怎样操作的。移栽小芽需要小心、细致。第一步是准备好移植的场地,土壤和供小芽落脚的洞洞。第二步是用工具把小芽转移。第三步,将小芽放入土中,用手轻压,使土壤与小芽的根部紧密结合。
宸宸:
“我想把它移植到我们的生活区”。
“可以把它移植到大树底下”。
“我们应该把它移植到一个小盆子里,方便我们平常观察”。
我们的观察发现
格桑花种子成了孩子们的牵挂,他们总想去看看,浇水、观察、记录着格桑花发生的变化。
一段时间后,小朋友们发现小苗迟迟没有开花,孩子们开始讨论起来。
“我的小苗怎么不开花呢”?
“是不是没喝水才长不高”?
“是没有肥料吧”!
“可是没肥料怎么办呢”?
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寻找肥料,尝试开展堆肥实验。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搜集关于堆肥的资料,并及时记录在调查表上。
孩子们发现班级上有堆肥桶和堆肥菌,建议把幼儿园的水果皮留着做肥料。看,这次的水果是苹果,那我们就一起来制作肥料吧!
静置一段时间后,水果皮肥料就完成了。孩子们希望格桑花吸收营养后,能快点长出花朵。
在藏语中,“格桑”是“美好时光”或“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长期以来一直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在藏族眼里,格桑花也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普通的一种野花。
“我很喜欢格桑花的花语和精神”。
“我也想当格桑花,我们可以试着表演格桑花”。
“我想穿着藏族服装跳舞”。
孩子们一起讨论,共同合作,尝试制作服装,开始排练格桑花舞蹈。
“我们去哪里表演呢”?
“我们去种植了格桑花的生活区表演吧”。
“那我们需要布置一下表演场地吗”?
“谁来看我们的表演”?
“我们一起制作邀请函邀请园长妈妈、老师、弟弟妹妹参加”。
布置环境
下午三点,格桑花展正式开始。孩子们兴奋地向园长妈妈、老师、弟弟妹妹介绍我们的作品。女孩子穿着自己设计的表演服载歌载舞。
开展的《幸福格桑花》活动,从活动的源起到实施,每一个活动孩子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从一开始对格桑花的粗浅认知到后来点滴的经验积累,我们围绕格桑花开展了种植、移苗、堆肥等活动,让幼儿感受格桑花的成长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孩子们提升了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学会了观察思考。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激发了对科学活动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格桑花的课程故事我们还将继续,期待每个人种下的格桑花都能开花。
END
编辑:罗泽萍
图片:大五班家长、老师
初审:张燕玲
复审:汪思宇
终审:余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