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
追随幼儿脚步,
生长出以幼儿兴趣为种子的课程。
“不好啦!不好啦!大乌龟又又又逃跑啦!”
2月,我们调整了区域位置,乌龟也换了一个新家,乌龟的“家”是一个高15公分、直径40公分的水缸,这个水缸对于大乌龟出逃来说轻而易举。所以,新学期的每天早上来园,孩子们几乎都在满教室找乌龟,有的趴在地上,有的挑起窗帘……每天都要花大约半个小时寻找。
今天波波找到了大乌龟,波波说:“可不能再让他跑了!找得太辛苦了!”优优说:“怎么让他不跑?”波波说:“把它盖起来吧!”今天波波找到了大乌龟,波波说:“可不能再让他跑了!找得太辛苦了!”优优说:“怎么让他不跑?”波波说:“把它盖起来吧!”
在观察到孩子们对乌龟出逃这件事情有了讨论后,我抓住时机鼓励孩子们在身边寻找罩子,孩子们兴趣盎然,一场大比拼就此开始了!
小玉冲到建构区拿出了一块三角形磁力片说:“这个拼在一起变成大网就可以。”波波拿着捞鱼的小网兜说:“这个也可以。”还有三位孩子找到了老师编织的大网格。小鱼儿说:“你们的大网格不行,太大了,小乌龟会从这个洞里跑出来的。”月月说:“波波的小网兜也太小了吧!怎么放在这个大盆上呀!”天天说:“小玉的磁力片会破,沉到水里去的。”
我说:“既然大家都有不同想法,那就进行投票,都来说一说自己的理由。”最终,小鱼儿的竹编和小尹的网袋获得了胜利。
第一天小鱼儿的竹编牢牢罩在水缸上,坤坤走进自然角说:“哎呀,我都看不见大乌龟了。”天天说:“你可以把篮子拿出来。”坤坤说:“不行!会跑的!”坤坤拿来了小尹的网袋放在水缸上,说:“我们用这个吧!”说完就把网袋铺在了水缸上,天天说:“可是这个也看不清楚啊。”
教师思考
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追随幼儿脚步,生长出以幼儿兴趣为种子的课程。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给大乌龟寻找罩子,孩子们也找到了非常多种类的材料。在寻找中孩子们之间产生了对话,从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通过直观观察和自身经验否定了不合适的工具,比如大小不合适的,材质不合适的。当老师听到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时,请孩子们进行了一场小小的“辩论”,可以对自己的材料进行发表,也可以对别人的材料进行发表,给孩子们创造经验沟通的机会,也达到了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分析来筛选目前的材料。
老师
“为什么你们把竹编换成了网罩?”
“我们想给大乌龟喂食,可是我们看不见它。”
波波
“布网罩看得也不清楚。”
坤坤
老师
“为什么?什么样的网罩可以让我们看见乌龟?”
“这个看不见,黑漆漆的。”
小鱼儿
波波一边说一边把竹编盖到了脸上。
“我能看见一点。”
月月
优优见状把布网袋也放到了头上。
“这个洞洞大一点。”
小鱼儿
老师
“大洞洞可以让我们看见乌龟,也能让乌龟看到外面的环境。这个“洞洞”还有什么作用呢?你们想一想乌龟喜欢干什么?”
“它喜欢晒太阳的!晒太阳身体好。”
月月
“黑漆漆的晒不到太阳。”
波波
老师
“我这里有一个手电筒,我们把它当成太阳,看看哪种晒得阳光多一些?”
“网兜可以,它的洞洞大。”
坤坤
于是,小尹把布网兜平铺在了水缸上。
教师思考
当孩子们遇到“看不见乌龟”这个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时候,老师专门组织了一次圈谈活动,通过谈话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两点:
1.网洞大小合适才能有更好视野。在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归纳讨论中产生的重点时,不难发现孩子们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小乌龟是放在自然角进行观赏及饲养的,不能时常看见乌龟的动态也让孩子们略显失望。
2.透光性的重要性。在小班饲养乌龟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已经认识了乌龟喜欢晒太阳的特性,但在今天的讨论中没有幼儿主动考虑到这点,所以我适当提问,唤起幼儿经验,再结合目前网洞大小的问题结合,使其获得新的认识。
第二天一早,小鱼儿大喊道;“不好啦!不好啦!小乌龟又跑啦!”小乌龟为什么又跑了?小朋友们都很疑惑。小鱼儿说:“我看见网兜漏到了水里,没有把它盖盖紧,所以乌龟逃跑了。”老师:“怎样让网兜牢牢地套在水缸上呢?”小玉说:“我会!”于是小玉走到水缸旁边,拉开网兜的口子,套在水缸上。第三天、第四天……小乌龟都没有跑出来。
教师思考
第一次孩子们将布网袋随意铺在了水缸上,虽然能够盖住整个水缸,但是随着乌龟的用力及袋子本身存在一定重量会掉下水,让水缸露出口子来。孩子们在没有“盖牢”的这种经验下选择了平铺,当乌龟再一次逃跑后,孩子们还是选择继续平铺。在谈话中孩子们发现了“没有盖盖紧”,说明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我适当介入提问,引起孩子们思考怎样牢牢罩住?通过对网袋的观察,孩子们发现网袋是可以套在水缸上的,也从中获得了对“牢牢”这个词的理解。
第二个星期,周一一早来,优优说:“网罩不见啦!还好大乌龟没有逃跑。”经过孩子们询问得知:网罩需要用来晒积木,保育老师拿去晒积木了。优优:“这下怎么办呢?”天天说:“我们再想想办法吧!走一起去找一找。” 两位小朋友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
教师思考
当孩子们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想办法解决,也验证了孩子们对本次课程的不断关注,并积极投入其中,快乐收获着。
老师
“网兜没有了,可以再找一个什么样的比较合适呢?”
“可以网住的。”
小鱼儿
“要能照进光的,能看见的。”
月月
“不会掉下来的。”
天天
“要两全其美的。”
小雅
老师
“那就让我们去找一找两全其美的。”
天天看见旁边建构区柜子上有一块铁丝网格板,于是拿过去盖在了水缸上。
老师
“这块板合适吗?为什么?”
“我觉得不合适,因为会掉下来。”
木木
“不会掉下来,掉下来就用透明胶粘一下。”
波波
“也不知道乌龟力气大不大。”
天天
就这样,铁丝网格放在了水缸上,小尹和月月尝试用透明胶和双面胶去固定,但是由于粘性不大,所以没有粘连起来。过了一周,孩子们每天都会去自然角观察,发现小乌龟没有跑出来。
波波说:“我看见小乌龟爬到了铁丝网上伸长脖子,可是他出不来。”小鱼儿说:“我也看到过,太有趣了。”保育老师说:“网袋用完了,你们还要用吗?”波波说:“这个网格看的清楚一点,还是用这个吧!”
教师思考
这次孩子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再一次组织了谈话活动,通过帮助幼儿对前期经验的回忆、总结,再让幼儿寻找合适的网罩。在谈话中可以看出,幼儿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所以能够一下子选择到网洞大小及材质都合适的网罩,随后有幼儿反应要用透明胶粘一下,也是结合了之前布的网罩会掉水里的经验,这里我并没有阻止幼儿去尝试粘,当幼儿自己发现水缸上粘不上透明胶的时候,孩子们就知道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通过一周的观察,幼儿也发现了铁丝网罩不会掉在水里,就算大乌龟伸长你脖子也移动不了,就没有人再去想办法粘住它了。
随着课程的发展:从竹编到布网罩,再到布网罩的遮盖方法,到最后的铁丝网罩,也是孩子们从探究不合适到合适的过程。显然,孩子们对乌龟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关注点也从“网罩”迁移到乌龟的生活习性上,我们的探索还在继续……
图文|中一班
制作|丁羚聆
审核|周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