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晒秋忙
秋“田”遇“稻”米
课程起源:
晒秋是农民庆祝收获的一种方式,用阳光的照射来帮助食物干燥,防止腐烂,更好的为冬天储备粮食。身为农村幼儿园的我们,晒秋氛围得天独厚,在孩子们心里,他们认识的晒秋是怎样?他们想晒什么呢?
《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南》中提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师应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愿意尝试探索的欲望,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征,开展相应学习活动。
我的调查
关于晒秋我知道
蒋镱宸:晒秋就是把农作物拿出去晒,可以晒的东西很多,有柿子、陈皮、辣椒、红薯,我们吃的米饭也是晒秋。
葛叶萌:晒秋就是把辣椒一个一个串起来,拿出去,挂在架子上晒干。
殷艺凌:晒秋时把紫薯、红薯都晒在外面,切成条条,晒成干。
储娅楠:晒秋时把红薯拿出去晒,晚上再收回来。
王翊诺:晒秋的时候,晒点橘子皮,泡茶喝,紫薯干可以煮粥。
孙梓安:我奶奶会晒柿饼,但是我还没见过晒水稻,挺想看的。
01
02
03
晒柿子、晒地瓜都很常见,孩子们在家见过大人怎么操作的,所以都对晒水稻兴趣很大,在孩子们的投票选举下,晒水稻顺势而生。
壹
教师思考:
关于水稻,我知道的……
关于水稻我想了解
吴子航:水稻是怎么变成米饭的呢?
陈逸侒:为什么收回来的水稻要放在太阳下面晒?是要把它晒熟吗?
王佳琦:水稻除了米饭还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呢?
孙晞然:为什么水稻一晃就会掉下来,洒了一地。
武书逸:水稻粒的壳很硬,剥不下来。
黄启航:水稻是怎么长高的?
01
02
03
教师思考:
《评估指南》中指出教师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到水稻的种植和生长过程。
水稻怎么长大的?
01
02
03
04
水稻是怎么生长,变成大米的?
教师思考:
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来到了田野,近距离接触水稻,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式,多感官感知水稻的外形特征,加深对水稻的了解。
稻田游记-水稻大发现
01
02
03
04
05
06
教师思考:
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给予孩子足够时间去思考和讨论。幼儿期时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自主品格的关键期,整个活动中,教师也始终作为孩子讨论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协助孩子自主去认识了解稻谷的种植、生长过程,以及外形特征,在田野间,孩子们奔跑、采摘、绘画、写生,都是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晒秋打稻谷篇
水稻是怎么脱谷的?
孩子们观看了农民脱稻谷的视频,受到启发的孩子们到操场上寻找工具, 孩子们决定用滚筒来充当脱谷机。瞧,孩子们打得多么卖力。。。。。。
01
02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实践经验。
03
04
05
06
打下来的稻谷怎么变成大米,孩子们积极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
关于水稻我想了解
顾天蓝:把壳剥开,用手剥挺疼的,应该是机器剥的吧。
葛叶萌:把壳剥掉,里面就是白白的大米。
孙晞然:为什么水稻一晃就会掉下来,洒了一地。
武书逸:壳剥掉,电饭锅里煮一下,就是米饭。
最后,小朋友决定走近碾米厂,现场感知从稻谷变成稻米的全过程。
在孩子“发现新大陆”的眼神中,不禁感慨这些机器的魔力好大呀,一粒粒稻谷进去了,一颗颗白白的大米出来了,稻壳全部分开了。
01
02
03
04
05
光盘行到,我们倡议
01
02
03
16
魏雨欣:光盘可以让我们长高高,我就可以和姐姐一样高了。
黄启航:农民伯伯打水稻很辛苦的。
孙晞然:多吃饭和菜,不浪费粮食,女生会变漂亮,男生变帅。
范桐萱: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不浪费。
蒋镱宸:吃饭按照自己的饭量来打饭。
殷艺凌:一口饭一口菜,吃完一口再吃一口,不堆在嘴里,赶快把碗里吃光光。
张峻哲:我和妹妹吃饭时,我会看着妹妹,让她把碗里都吃完。
王翊诺:不挑食,胡萝卜和玉米也要吃一点。
01
教师思考:
“人生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爷爷常说的一句话,孩子们用光盘行动,真挚地表达了米饭的美味。
结束篇
本次水稻之旅,源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孩子们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了解水稻的“前世今生”,这是一场大班孩子们与秋天最美的邂逅。课程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孩子们对水稻的好奇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探索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在探索之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END
本文编辑:许卫娟
审核:刘云霞
签发: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