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小”事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3-6岁幼儿是幼儿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课程缘起
入园的第一个月,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逐渐稳定情绪,慢慢适应集体生活,建立起幼儿园的归属感。他们开始学习新的生活技能,例如穿衣、进餐、喝水、如厕等等,大多数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较强,但是也有一些幼儿存在着一些困难,在进餐现场就经常传来这样的声音……
“老师,我不想吃胡萝卜…”
“我不想吃饭,想回家…”
“这个一点都不好吃…”
“………….”
如何解决这些进餐小发现呢?且看小班宝宝的进餐成长记~
第一次观察:双手“抓”饭
吴乐烯第一天在幼儿园吃午饭时,就在用勺子进餐上“花样”百出……基于此,班级王老师展开了对吴乐烯勺子进餐行为的观察,并提供支持。
幼儿们津津有味地用小勺子享用美味的午餐。进餐过程中,王老师发现吴乐烯在拿到饭菜之后,不像其他幼儿一样用小勺子吃饭,而是用手抓饭往嘴里送,有时甚至两只手一起抓饭,似乎没有用勺子吃饭的意识。王老师观察到这一点,便走到她身旁说道:“你看看身边的小朋友,是不是都用勺子吃饭呀?”在老师的提醒和旁边同伴的示范与帮助下,吴乐烯才有意识地拿起放在桌子上的勺子,一把反向抓握勺把顶端(掌心向下),嘴往碗上凑,用勺子快速将饭扒进嘴中。她只握着勺子吃了两口,又放下勺子用手抓饭吃了。
分析解读
阶段一:无用勺进餐意识,两手交替抓饭进餐
为什么抓饭?第一次观察中,吴乐烯没有用勺进餐意识,以两手交替抓饭为主。王老师观察到她用手抓饭的情况后,及时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表示,没有限制其用手抓食物的行为。吴乐烯进幼儿园之前,以家长喂饭为主,尚未形成用勺子进餐的习惯。结合吴乐烯平时在美工区剪纸、做手工的情况,王老师认为她用手抓饭不是因为手部小肌肉发展迟缓,而是3岁前的家庭教养环境没有培养其用勺进餐的习惯。综合考虑,王老师将吴乐烯用勺进餐的最近发展区定为“有用勺进餐的意识与行为”。接下来每逢午饭时间,王老师都会关注她的用餐情况,并用暗示、鼓励、同伴帮助的方式引导她学着拿勺子舀碗中的饭菜送入嘴中。如,直接告诉吴乐烯。用手抓饭不卫生,太多细菌进入肚子会生病;请同伴提醒、鼓励她用勺子进餐等。吴乐烯逐渐意识到用手抓饭的方式不可取,用勺子的姿势要改进,于是慢慢尝试右手使用勺子进餐。同时,王老师与家长进行积极地沟通与交流,希望家长在家中帮助并鼓励她独自用勺进餐,减少喂饭的频率。
第二次观察:一把抓握勺柄慢慢“拨”饭
继上次观察到吴乐烯吃饭的情况以后,每当午餐时间,王老师都会关注吴乐烯用勺子进餐的发展情况,并提醒她看看身边的同伴,尽量用勺子吃饭。中午进餐时间,王老师观察到,吴乐烯开始采用“正向一把抓握”(掌心向上)的姿势拿着勺子进餐:吴乐烯将碗放置于离身体20-25厘米远的位置,左手扶着碗的边沿,右手一把抓握起勺柄中部,慢慢地用勺子“拨”了几粒米饭放入嘴中。有时候勺子舀不准米饭,她便用左手将碗里的米饭拨进勺子中,有时候也会直接用左手抓几粒米饭放入嘴中。
分析解读
阶段二:右手掌心向上一把抓握勺柄,慢慢“拨”饭粒
在一个多星期的鼓励与支持下,吴乐烯达到了王老师预设的有用勺进餐的意识与行为。第二次观察中,她表现出右手掌心向上一种抓握勺柄,慢慢“拨”饭粒的行为特征。右手每一次用勺子“拨”到的米饭很少只有几粒。有时候,会用左手把米饭拨到勺里或把米饭送进嘴里。为什么会出现一把抓握勺柄的行为?第二次观察中,吴乐烯右手拿勺的方式是“五指握拳式”抓握勺柄。一般来说,一把抓握动作是婴儿期普遍出现的一个动作,也是控制实物的第一步。可见,对于没有用勺经验的吴乐烯来说,她最初采用的就是最“原始”的动作来使用勺子。为什么会出现慢慢“拨”饭粒以及左右“夹攻”的吃饭方式?仔细琢磨她握勺吃饭的细节,她每一次用勺子拨到的米饭非常少,可以“粒”来计算。这表明吴乐烯手部小肌肉的力量不够,无法一次性舀出很多饭菜。因此,左手会加以辅助,例如将米饭拨进勺里或用手抓饭。
第三次观察:三指配合用勺吃饭
午餐是夹杂着蔬菜的炒饭。王老师观察吴乐烯用进餐动作时发现:她将碗放置于离身体20厘米左右的位置,左手扶着碗的边沿,右手大拇指、食指与中指捏勺进餐(右手大拇指、食指捏着勺柄下端,勺柄靠在中指上)。吴乐烯每次舀1/3-1/2勺的饭,慢慢送进嘴中。但在吃饭过程中左手还是会不自主地去拨饭。午餐后,王老师发现吴乐烯的桌子上留有一些饭粒,但碗里和地面比较干净。
分析解读
阶段三:右手三指(大拇指、食指与中指)捏勺不熟练进餐
在王老师的支持以及用勺进餐的熟悉度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吴乐烯逐渐达到了在阶段二所设置的最近发展区水平。两次观察均表明她已经能够三指捏勺进餐了。三指捏勺吃饭过程还不够流畅,偶尔需要左手帮助。吴乐烯已经能够三指捏勺进餐了,只是在用勺的力量、灵活性与协调性上需要加强。因此,将她下一个最近发展区定为“能三指捏勺熟练进餐”。
第四次观察:三指配合用勺熟练吃饭
分析解读
阶段四:右手三指(大拇指、食指与中指)捏勺熟练进餐
两周之后,在第四次观察吴乐烯用勺进餐时,王老师发现她已经达到了上阶段所设定的最近发展区水平——右手三指捏勺熟练进餐。用勺进餐的过程熟练、流畅,同时能够保持碗里、桌面与地面的干净,这表明吴乐烯用勺进餐的生活技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再细究她用勺进餐的动作,可以发现碗与身体的距离还较远,她经常需要前倾身体,俯身去接近碗或勺子。虽然手部控制勺子舀饭并喂入嘴中的过程已经熟练,但整个吃饭的体态不够自然。
教师观察与支持
我园举行了保育教师工作案例分享活动,以案促学,以例促优,真正提升保育队伍工作质量与整体水平。活动现场,王老师用亲切质朴的话语从不同角度将自己工作中生动的事例和宝贵的经验娓娓道来,让我们听一听她对这个保育小故事的解读吧!
王老师:
上述四个阶段反映了吴乐烯用勺进餐动作发展的一段轨迹。一个多月里的发展成效,一方面与幼儿自身手部小肌肉动作的成熟有关,另一方面与老师的观察和支持有着密切关系。每一名幼儿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其生活氛围、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先天遗传因素等都存在差异。尽管幼儿发展的年龄阶段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个体差异性仍十分明显。因此,对待幼儿不能一概而论,老师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幼儿的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在了解和尊重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基于最近发展区给予支持与引导。勺子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是入园之前就已经频繁接触的进餐工具。
一日生活皆课程,“吃饭这件事儿”也成为了我们的生活课程,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出发,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小班进餐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我们和宝贝们将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属于我们的生活故事未完待续……
图文编辑|赵羽瑶
审 核|黄留华
签 发|吴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