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小班下学期期末开始说起,孩子们在玩娃娃家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抱着娃娃找到老师说:“老师,我的宝宝生病了,医院在哪里?”随后有越来越多的“家庭”的宝宝都生病了,可是我们班级没有医院怎么办?那就成立一个!于是关于“宝宝医院”的故事就开始了……
开医院喽!
想要开医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于是老师和孩子们展开了一场关于医院的大讨论。
叫宝宝医院,因为是专门给宝宝看病的。
有护士是打针的。
还有护士是拿药的。在药房里。
有医生,是给病人看病的。
还有看病的人。有生病的小朋友。
有病床要住院的病人可以睡。还有检查身体的机器,像电脑一样。
有挂水的东西。还有针管。
有看眼睛的。妈妈带我去医院看过眼睛。
可以做核酸。还要戴口罩。
有药,病人看完病要拿药。
我们根据孩子们的讨论请家长带孩子回家收集药盒、针管等物品,教师也购买了服装和吊瓶、针头、视力表等物品来进一步丰富医院的游戏材料。
游戏故事二三事
孩子们面对游戏材料充满了好奇,他们有的拿起视力表开始给自己或者伙伴检测视力。有的发现了色盲检测卡,但是孩子们都不知道这个是什么。于是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便借此机会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这种检测卡有普及了一下色盲和色弱的知识。
小结:
孩子们在了解了视力检测卡后知道了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被眼睛疾病困扰着。在后来的日常生活中我也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开始有意识的相互提醒不能用手揉眼睛。
所以当孩子们的认知受到局限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材料吸引幼儿注意并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实现经验迁移同时也能提升爱护身体的意识。
孩子们在游戏中我发现经常有医院的护士来找我问这个药是治什么病的。或者病人不知道护士给拿的什么药来问我。
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药品并不是随便开的,不同的药的主要功能也是不同的。于是我组织了一次《药品知多少》和《我为药品分分类》的活动,让孩子们观察药盒的颜色和图案,让幼儿猜测药品的治疗内容。
果然孩子们很快了解了每种药的疗效。不过知道要的疗效还不够,因为孩子们依旧会忘记,所以我又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去给药盒画标记。孩子们也针对疗效结合药盒上的图案的作用不负众望地用简单的图案表示出来了药的功效。
没过多久孩子们在进行医院游戏的时候发现买同一种药的价钱是不一样的,挂号费有时候也会变来变去。这是什么原因呢?
于是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制定了价签。
小结:
幼儿在制作价签的过程中刚开始是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画直至画到制定的价格需要的数字为止这样的方式来制作价签。通过数学的集体活动,幼儿在操作数学材料——数物对应和修改定价的过程中让幼儿理解了数字的概念,并通过观察超市价签的图片让幼儿知道了价签和价格表的特点。
孩子们再次制作价格表和价钱就直接用1个数字来表示价钱了。
一天有一位“妈妈”抱着娃娃来到“宝宝医院”在交了挂号费后找到医生说:“宝宝发烧了。”于是医生把娃娃放在桌子上,然后看了看娃娃之后说:“宝宝发烧了,给你开个退烧药。”然后让妈妈把娃娃抱走。妈妈说:“哎?你是怎么知道他发烧的呀?”医生拿过来体温计放在宝宝腋下给娃娃量了一遍体温举起体温计对妈妈说:“宝宝发烧了。需要退烧药。”然后就让妈妈带着宝宝去买药。
幼儿知道自己的角色,但是作为医生对于看病的一些细节是缺少的。在教师的帮助和提醒下能理解其用意并做出行动。
没过多久,医院中又出现了发烧的娃娃,这一次我看到医生拿起玩具体温计夹在娃娃的腋下拿出来后摆弄体温计上的温度数值并问我:“老师,这个是多少度?”我读给她听。她继续问:“发烧呢?”我说:“37度以上算发烧,38度以上就很严重了,39度、40度一定要来医院看医生。”
医生听完后将体温计数值调到39.6度然后对家属说:“宝宝发高烧了,我给你开一个退烧药,再挂个水吧。”然后在处方单上画上退热标记。
孩子们从最开始的娃娃生病要去医院看病到利用医院中的材料来治病到在看医生的过程中发现蕴含着就医常识、保健常识的困难和问题,到最后孩子们会根据材料或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或者班级中关于疾病、身体情况的热点话题来有目的地进行游戏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想象力、关于身体保健意识、知识、经验的提升。
而这些离不开孩子们在生活中的直接经验也离不开孩子们在游戏中或者生活中发现问题和变化的眼睛,更离不开教师多种形式、多种策略的指导和物质、精神上的支持。
宝宝医院里孩子们还会发生哪些故事呢?这些故事又会给孩子们带来哪些积极向上的改变呢?请给予他们一些时间去探索发现吧!
撰稿 | 王天润
审校 | 杜璟璟
发布 | 梁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