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幼儿学会独立,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服务能力。于是根据宝贝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教师便围绕幼儿自主穿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展开了一系列活动……
午休起床时,很多幼儿坐在椅子上不动。于是,老师便走向孩子身边问道:“怎么了宝贝?怎么不穿衣服呀?”这就出现了以下的情景:老师,我不会穿。
2
“你会穿什么,你不会穿什么?”
幼儿究竟会不会穿衣服呢?带着疑问,老师带着问题和幼儿进行了一次深入讨论:
。
在活动中看到孩子们虽然穿的慢或还有穿反衣服的现象,但家长们会放手给孩子多次尝试的机会以及在适当条件下引导孩子们用正确的方式穿衣服。并且孩子们也会用调查表记录自己学会的本领。
通过我们平时的观察以及孩子们自己的讨论,找到了孩子们穿衣服存在的一些问题:
每当孩子们起床时,看到他们穿衣太慢,我们总会忍不住去帮忙,就直接地选择了“包办代替”,一方面以防孩子们感冒,另一方面也不会耽误半日活动的进行。但是我万万没想到,由于我们老师家长的“包办代替”打消了孩子自己动手的积极性,才使孩子错过了自己动手做一做的良好契机。在幼儿学穿衣服这个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意识到这对儿童来说,就是真正的生活。同时在培养幼儿逐步形成自理能力时,可以遵循从少到多,从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同时,给孩子些鼓励,少点批评,多一些引导,少点包办,这样孩子才会更聪明,更能干。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人类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时养成的,所以幼儿时代应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学前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接受成人的养有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建立自已的行为习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之终生受益。
有的幼儿已经学会了如何让穿衣服,但还有些宝贝却是满满的疑惑。
幼儿的个体差异是不一样的,有些能力弱的幼儿还是不能自主穿衣服,那怎样才能让宝贝们更快速地学会穿衣方法呢?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也很喜欢模仿,于是老师就请了我们班一位穿衣熟练的王希小朋友给宝贝们录了穿衣服的视频,供他们观察和模仿。
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穿衣”逐渐熟练,甚至有的孩子开始尝试有条理地叠衣服了。提高自我服务能力,这对孩子养成有序的生活习惯大有益处。孩子从手忙脚乱到井井有条,是孩子们的成长经历,是个体得到发展的必由途径。给孩子一点“整理”的时间。让我们在一日生活细节中发现契机,协力配合,更细致地追随引导幼儿。
来源:吴雨婷
审校:杜璟璟
发布:梁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