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前教育国际合作深化,怎样开展国际幼儿教育学术研讨会?
在全球化背景下,学前教育国际合作已成为推动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国际幼儿教育学术研讨会,不仅能够促进各国幼教理念与实践的交流,还能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前沿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以下是开展国际幼儿教育学术研讨会的具体策略与建议:
1. 明确研讨会主题,聚焦学前教育热点
研讨会的主题应紧扣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国际热点和难点问题,例如:
- 跨文化教育: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幼儿教育?
- STEAM教育:如何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融入幼儿教育?
- 儿童心理健康:如何支持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 可持续发展教育:如何在学前教育中融入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案例参考:2022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全球学前教育创新论坛”,聚焦“儿童早期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与,成为国际幼教合作的典范。
2. 邀请国际专家,搭建高端学术平台
邀请国际知名幼教专家、学者和实践者参与研讨会,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例如:
- Reggio Emilia教育法的倡导者:分享意大利瑞吉欧教育法在全球的应用。
- 蒙台梭利教育专家:探讨蒙台梭利教育在当代的创新发展。
-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分享儿童早期大脑发育与学习的关系。
专家观点: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Howard Gardner曾指出:“幼儿教育应注重多元智能的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推广这一理念的重要平台。”
3.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扩大参与范围
结合线上直播与线下会议的形式,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参与其中。例如:
- 线上分会场:通过Zoom、腾讯会议等平台,设置分会场进行专题讨论。
- 互动环节:设置实时问答、投票和小组讨论,增强参与感。
- 会后资源分享:将研讨会内容整理成电子资料或视频课程,供参会者后续学习。
案例参考:2021年,新加坡幼儿教育协会举办的“全球幼儿教育创新峰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吸引了来自80多个国家的5000多名幼教工作者参与。
4. 展示多元文化,促进国际理解
在研讨会中融入多元文化元素,例如:
- 文化体验活动:展示各国幼儿教育的特色课程,如日本的“食育”、北欧的“自然教育”等。
- 多语言支持:提供多语言翻译服务,确保不同国家的参会者都能顺畅交流。
- 国际合作项目展示:分享各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合作成果,如中英“早期教育合作计划”、中德“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等。
专家观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曾强调:“学前教育是促进全球理解与和平的重要基石,国际合作是推动这一目标的关键。”
5. 注重实践导向,推动成果落地
研讨会不仅要有理论探讨,还应注重实践应用。例如:
- 工作坊与实操演示:邀请国际幼儿园园长或教师进行教学示范,分享具体的教学方法。
- 案例分享:展示各国优秀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经验。
- 合作项目签约:在研讨会期间促成国际合作项目,如教师交流、课程开发等。
案例参考:2020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中澳幼儿教育研讨会”,促成了多项教师培训与课程开发合作项目。
6. 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动国际合作
研讨会不应是一次性的活动,而应建立长效机制,例如:
- 成立国际幼教联盟: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推动资源共享。
- 出版国际期刊:将研讨会成果整理成学术期刊或论文集,供全球幼教工作者参考。
- 设立研究基金:支持各国学者开展学前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
专家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朱家雄指出:“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但其价值在于持续性的交流与合作。”
总结
开展国际幼儿教育学术研讨会,是深化学前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主题、邀请专家、创新形式、展示多元文化、注重实践和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可以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为全球学前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教育是点燃火焰,而不是填满容器。”国际学术研讨会正是点燃学前教育创新火焰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