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观察小侦探:幼儿园里的“气象站”活动设计
引言:
“老师,今天为什么没有太阳呀?”
“为什么下雨天我们不能出去玩?”
……
孩子们对天气的好奇心总是无穷无尽。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将天气观察变成一场有趣的“气象站”活动,让孩子们在观察、记录、分析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意识。
一、活动目标
-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天气现象,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 数据分析: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方式记录天气数据,并尝试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
- 语言表达: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天气变化,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
工具准备:
- 天气记录表(可用图画或符号表示晴天、雨天、阴天等)。
- 温度计(简易版,适合幼儿观察)。
- 风向标(可用纸杯和吸管自制)。
- 雨量计(可用透明瓶子标记刻度)。
- 天气观察记录本(每个孩子一本)。
-
环境创设:
- 在教室一角布置“气象站”,放置天气观察工具。
- 墙面张贴天气符号图,帮助幼儿理解不同天气的特征。
-
知识铺垫:
- 通过绘本(如《天气的秘密》)、动画(如《小猪佩奇》中的天气主题)或儿歌(如《小雨滴》),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天气现象。
三、活动过程
1. 观察天气:我是小小气象员
- 任务分配:每天安排1-2名幼儿担任“气象员”,负责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
-
观察内容:
- 天气类型(晴天、雨天、阴天等)。
- 温度(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
- 风向(用风向标观察风的方向)。
- 雨量(用雨量计测量并记录)。
-
记录方式:
- 用图画或符号记录天气类型(如画太阳表示晴天)。
- 用数字记录温度和雨量。
- 用箭头表示风向。
2. 数据分析:天气变变变
-
数据整理:每周或每月将天气记录表汇总,制作成简单的统计图(如柱状图或折线图)。
- 例如:统计一周内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
- 例如:记录每天的温度变化,观察温度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
数据分析:
- 引导幼儿观察统计图,提出问题:“这周晴天多还是雨天多?”“温度最高是哪一天?”
-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据背后的规律,如“晴天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出去玩”“温度低的时候,我们要多穿衣服”。
3. 延伸活动:天气与生活
-
主题讨论:
- “为什么下雨天要带伞?”
- “为什么冬天要穿厚衣服?”
- “风大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游戏?”
-
创意表达:
- 让幼儿用绘画、手工或表演的方式表达对天气的感受。
- 例如:用纸盘制作“天气转盘”,用黏土制作“云朵和雨滴”。
四、教师指导策略
-
问题引导:
- 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思考,如“你觉得今天是什么天气?”“为什么会有风?”
-
示范记录:
- 教师先示范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再逐步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
-
鼓励表达:
- 无论幼儿的观察结果是否准确,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
家园合作:
- 鼓励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观察天气,并协助孩子完成记录。
五、专家观点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曾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天气观察活动正是利用自然现象作为教育资源,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
此外,蒙台梭利也强调:“儿童是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的。”通过观察、触摸、记录天气,幼儿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自然现象,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六、活动反思
- 幼儿参与度:是否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观察和记录中?
- 记录方式:幼儿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记录?是否需要调整记录工具?
- 数据分析:幼儿是否能够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是否需要简化分析过程?
结语
天气观察活动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自然的神奇,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表达能力。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小小气象员”,在观察与探索中快乐成长!
小贴士:可以结合季节变化设计主题活动,如“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云”“冬天的雪”,让天气观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