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有秘密
—— 小五班3月课程故事——
节约粮食
拒绝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课程起源
在一次吃午饭时,乐乐说:“老师,这里有黑色的东西,我不要吃。”我走过去一看,对奕乐说:“这是黑米,它很好吃,也很有营养。”妍妍说:“这是米坏掉了吗?变黑色了。”我说:“这个米不是坏掉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说着。
这个米哪里来的?
可是我家的米都是白色的,没有黑色的。
昨天吃的饭里面也有黄色的东西。
我喜欢吃米饭,米饭很好吃。甜甜的。
幼儿对米充满了好奇,提出了各种问题。兴趣是幼儿一切活动的源泉,是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我们将幼儿的问题进行归整,从幼儿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整合生活教育资源,开始了一场“米”的探索之旅。
米从哪里来?
学深:下雨掉下来的。
炜莹:超市里的。
睿宸:是风吹来的,会吹来很多米。
炜琳:是农民伯伯那里来的。
灏楠:是很辛苦才得来的。
君翔:是长在树上面,熟了得来的。
幼儿七嘴八舌地谈论着,讨论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因此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
分享调查
有了调查的经验,孩子们都确定米是农民伯伯辛苦种水稻得来的。
梓晋:水稻是什么?
睿宸:水稻就是水稻啊,种在地里的。
君翔:不是,水稻是在水里的。
在孩子们的争论下,一系列关于水稻的问题也在孩子们讨论声中产生了:水稻是什么样子?哪里可以种出水稻?
哪里可以种水稻?
我们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种植方法等,通过图片和视频的科普,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水稻生长的全过程。
利用实物,孩子们在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中感受真实的水稻。
乐乐:这不是大米,这是水稻。
灏楠:要洗干净米才能吃。
张洋:可是它和大米长得不一样,大米在哪里?
第一次接触稻谷的孩子们,发现稻谷和大米不一样,白白的大米在哪里呢?
原来在大米的外面有一层铠甲—谷壳,把大米包裹在里面。稻谷要怎样才能变成大米呢?
稻谷怎么样脱壳呢?
孩子们想办法帮助稻谷脱壳。
分享办法
孩子们把自己想到的办法都试了一遍,但是都不太成功,怎么办呢?还有什么办法?
张洋:可以用工具。
什么工具合适呢?在孩子的寻找下,在大堂自主游戏区里找到用于研磨的各种工具,我们一起试试看哪个工具能帮助稻谷脱壳吧。
“哇,你看,出来了出来了。”
“哎呀,不要放太多,推不动了。”
“老师,老师,你快来看这里出了很多米。”
“我这个不行。”
“小心,老师说不能推出来,会压到手的。”
孩子们就像勤劳小蜜蜂一样,辛勤的劳作着。都想快点帮助稻谷脱壳。
孩子们将自己的实践感受分享给大家,经过大家的尝试发现利用这些工具为稻谷脱壳,果然很轻松很省力。为稻谷“脱衣裳”成功啦!
“老师,这个米掉了很多,这个没有掉,这个工具不行。”
“你看,这个有好多的米,但是为什么这个米那么小颗,它好像烂了。”
老师:“那个工具能脱最多稻壳呢?”
睿宸:“这个石磨,它脱得最多。”
老师:“它的稻谷有没有全部成功脱壳?”
学深:“没有,它这里还有一些没有脱掉。”
妍妍:“这些米有点烂了。”
老师:“农民伯伯也是这样子剥壳的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孩子:“不知道。”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从古到今脱谷工具的变化:从最原始的石碾,需要人力一下一下捣,到现在的碾米机,直接将稻谷倒进机器,白花花的大米就从机器里出来了。
你还见过什么米呢?
寻找米
婧初:我在厨房找到了很多不同的米。
玮琳:我在超市里找到了,红色的、黑色的、黄色的、紫色的还有白色的米。
我在我叔叔的冰箱里找到黄色的米。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知道米有很多种,了解各种不同种类的米和其营养价值。
为什么这个米不是甜甜的?
在感受米的过程的中,好奇宝宝们悄悄的把米放进嘴巴嚼了起来。
老师:“这个米是什么味道的?”
灏楠:“硬硬的,好吃。”
莹莹:“不好吃,没有味道的。”
老师:“那你平时吃到的米饭好吃吗?它又是什么味道的呢?”
莹莹:“喜欢,是甜甜的。”
学深:“那为什么这个米不甜?”
在米含有淀粉,淀粉在生米中是以颗粒的形式存在的,它们紧紧的抱在一起,所以我们吃生米的时候是硬硬的而且没有味道,还不好消化。当我们把生米煮熟时,淀粉会发生变化,开始膨胀变成糊状,这个过程叫做糊化,糊化的淀粉就像个小海绵,吸收水分就变得软软的,甜甜的。
在知道熟米是吸够水分变膨胀后,在吃饭时,孩子们更好奇的捏起熟米,发现熟米不仅鼓鼓的软软的,它还黏黏的,全部黏在手上了。
更有孩子把米饭捏成小团团说:这是饭团,它把米饭全部黏住了,还能变成大饭团。
“我吃过饭团,还有海苔。”
“我也吃过,里面还有火腿肠。”
老师:“小朋友,饭团不是这样做的哦,这样拿手捏着米饭吃不卫生,先把饭饭吃完,下次我们再一起做饭团。”
和孩子讨论后,我们都觉得饭团太大了,孩子们很想把香肠也放进饭团里,于是最后我们决定做个黏黏的寿司;这样既能吃到火腿肠又能把黏黏的米饭压成小团团。
孩子们通过不同食材组合搭配制作出精美的寿司。在亲手制作、品味美食中,体验劳动的辛苦,潜移默化地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感恩、珍惜的种子。
珍惜粮食,我在行动
通过《超级水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让孩子们认识袁隆平爷爷,感受袁爷爷研究水稻的“超级”之处。
当我们在饭桌上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都会想是袁爷爷的伟大发明使许多人摆脱了饥饿,但是“在地球的另一端”, 还有很多孩子吃不饱饭。
通过图片视频了解非洲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饥饿现状。
如果经常浪费粮食,不好好吃饭,小朋友就会由于食物和营养的缺失导致身体瘦弱容易生病,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吃饭,爱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米。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孩子们通过光盘行动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节约粮食。
好玩的米
一碗米饭
如果你有一个大大碗,你想装一碗什么饭呢?
创意米贴画
会跳舞的米
筷子提米
拯救大米
小老师活动分享
兴趣是幼儿一切活动的源泉,是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本次《“米”有秘密》课程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整合生活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幼儿教育内容。孩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认识米的种类,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更在活动中体验了探索,分享了快乐。一粒大米,让老师和孩子变为一同探究的学习者,藏在一粥一饭里的深情也成为小朋友们珍惜粮食,学会感恩的情感积淀。我们的探索之旅还在继续,一起静静期待吧!
-END-
编辑:李敏华
图片:小五班教师、家长
初审:杜燕青
复审:叶凤梅
终审:余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