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和教师之间难免会出现育儿分歧。如何在家长群里巧妙化解这些分歧,既维护良好的家园关系,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每位幼儿教师都需要掌握的技能。以下是一些专业的建议和策略:
1. 建立信任与沟通的基础
- 提前铺垫信任关系:在家长群里,教师可以通过分享幼儿在园的日常表现、活动照片或视频,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专业性和对孩子的关心。比如,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曾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耐心和信任。”教师可以通过点滴积累,赢得家长的信任。
- 主动倾听家长的声音:当家长提出不同意见时,教师应先耐心倾听,避免直接反驳。比如,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应该多学知识,而教师更注重游戏化学习。这时可以说:“我理解您希望孩子多学知识的想法,其实我们也在通过游戏和活动帮助孩子发展认知能力。”
2. 用专业知识和案例化解分歧
- 引用权威观点:当家长对某些教育方式有疑问时,教师可以引用权威专家的观点来化解分歧。例如,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应该提前学习写字,而教师认为这不符合幼儿发展规律。这时可以说:“华东师范大学的华爱华教授曾提到,过早让幼儿写字可能影响手部肌肉发育。我们更建议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来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
- 分享成功案例:教师可以在群里分享一些成功的育儿案例,尤其是与家长分歧相关的内容。比如,家长担心孩子不学拼音会影响小学学习,教师可以分享:“我们班的小明在幼儿园阶段没有专门学拼音,但通过丰富的语言游戏和阅读活动,他现在在小学的语文学习中表现非常出色。”
3. 用“共情+引导”的方式沟通
- 共情家长的情绪:当家长情绪激动时,教师应先表达理解。比如,家长抱怨孩子在家不听话,教师可以说:“我理解您的心情,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在学校可能确实不一样,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 引导家长关注解决方法:在共情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建议。比如:“我们可以试试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时,用鼓励和引导代替批评,效果会更好。”
4. 用活动化解分歧
- 组织家长参与活动:通过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比如亲子游戏、家长开放日等,让家长亲身体验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不是教师教,而是环境的作用。”通过活动,家长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
- 分享教育资源:在群里定期分享一些育儿文章、视频或书籍,帮助家长更新育儿观念。比如,推荐家长阅读《正面管教》或观看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讲座视频。
5. 巧妙运用语言技巧
- 避免直接否定:当家长提出不合理的建议时,教师可以用委婉的语言表达。比如:“您的想法很有创意,我们可以尝试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 多用“我们”代替“你”:比如,不要说“你应该这样做”,而是说“我们可以一起试试这种方法”。
6. 建立家园共育的共识
- 明确共同目标:在家长群里,教师可以强调家园共育的共同目标——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比如:“我们的目标都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在教育方式上需要相互配合。”
- 制定家园共育规则:在学期初,教师可以在群里与家长共同制定一些家园共育的规则,比如“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支持孩子的自主探索”等,减少后续的分歧。
7. 个别沟通,避免公开冲突
- 私聊解决敏感问题:如果家长在群里提出较为敏感或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可以私聊家长,避免在群里引发不必要的争论。比如:“关于您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私聊详细沟通,我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您一些建议。”
8. 保持积极正面的态度
- 多用鼓励性语言:在群里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家长。比如:“感谢您对孩子的关心,您的参与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 分享孩子的进步:定期在群里分享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努力和孩子的变化。
总结
在家园共育中,教师需要以专业、耐心和智慧化解育儿分歧。通过建立信任、运用专业知识、共情引导、组织活动等方式,教师可以在家长群里巧妙化解矛盾,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只有家园携手,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最好的环境。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