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课程中孩子争抢玩具,幼儿教师咋引导协商解决,学会分享?
在幼儿园的游戏化课程中,孩子们争抢玩具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游戏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引发孩子们的冲突和情绪问题。作为幼儿教师,如何巧妙地引导孩子们协商解决争抢问题,并学会分享呢?以下是一些专业的建议和方法:
1. 理解争抢行为背后的原因
首先,教师需要理解孩子们争抢玩具的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幼儿期的孩子往往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难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此外,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也指出,孩子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学习社会规则。因此,争抢玩具可能是孩子们在探索社会规则和界限的过程中的一种表现。
2. 创设情境,引导协商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学会协商。例如,当孩子们争抢玩具时,教师可以介入并说:“我看到你们两个都很想玩这个玩具,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么才能让大家都开心。”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轮流玩玩具,或者一起玩玩具,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 使用“我”语句,表达感受
教师可以教孩子们使用“我”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直接争抢。例如,教师可以示范说:“我也想玩这个玩具,我们可以一起玩吗?”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学会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通过争抢来解决问题。
4. 引入分享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分享的概念。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或者设计一个需要合作完成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分享的乐趣。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如分享。
5. 及时表扬和鼓励
当孩子们表现出分享和合作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例如,教师可以说:“你们刚才一起玩玩具,真棒!这样大家都玩得很开心。”通过积极的反馈,孩子们会逐渐内化分享和合作的行为。
6. 家园共育,形成合力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例如,建议家长在家中也可以引导孩子分享玩具,或者在家庭活动中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结语
在游戏化课程中,孩子们争抢玩具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通过理解、引导和鼓励,帮助孩子们学会协商和分享。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争抢问题,更能为孩子们未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瑞吉欧教育理念所强调的,孩子们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我们的任务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理解和支持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