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孩子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的锻炼。
童莘淇:我们今天早饭吃的是花朵面,好好吃啊!
李陈格:又好看又好吃,我在家里从来没吃过。
苏伊诺:对了,我们吃的花朵面是什么做的啊?
万嘉琪:我知道,是厨房的师傅做的。
柳璇玥:我知道我知道,是面粉做的。
周煜林:那面粉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孩子们的餐后讨论中发现,他们对食物的由来非常感兴趣,我们何不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开展班级的食育课程。面食是孩子们一日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物,但孩子们与原材料——面粉,很少接触。孩子对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们的面粉之旅开始了……
对于面粉,孩子有很多的疑问。例如:面粉长什么样子?面粉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在班级的图书区投放了《小麦的神奇之旅》绘本,并通过集体活动分享儿歌《大馒头》,让孩子们了解面粉的由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TAKE A TRIP
通过绘本和儿歌的了解,孩子们知道:面粉是小麦磨成的。那么,小麦又是啥样的呢?显然孩子们基本都没接触过。为此,我们收集了一些小麦种子过来,让孩子们通过看、闻、摸、掐等方式认识小麦。
TAKE A TRIP
认识小麦后,孩子们通过调查表,了解到小麦的生长过程,从而一粒小小的麦粒,萌发出孩子们种植的心愿。在有之前种植水稻的经验上,孩子们种起小麦来,显得得心应手,近距离的观察并体验种植小麦。
经过孩子们每天的精心照顾下,小麦发芽了,长高了,“快,用我们的测量尺量一量”“到6了,有的10,还有的15了”。随着小麦一天天的长大,孩子们对探索面粉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TAKE A TRIP
面粉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在认识面粉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想一想,和面粉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知道了面粉是白白的,摸起来是滑滑的好舒服,闻起来有淡淡的香味,真是太有趣了。面粉可以做什么呢?
在本学期的游趣课程“多彩中国游”中,除了武汉的特色美食外,孩子们还了解了祖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例如:西安油泼面、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兰州拉面等等,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我们在区域里创设“中华小当家”的主题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真体验、真制作”,感受面粉大变样。
“看,面粉在中四班孩子们的手里都变成了什么呢?”
揉面粉可是有技巧的哦,要一点一点的加水,一边加水一边揉,揉成一个三光的面团,手光、盆光、面光。
/ /
从左往右
揉一揉、擀一擀、切一切,一碗西安油泼面就诞生了。
圆圆的、甜甜的、美美的云南鲜花饼,你吃过吗?
可爱的动物图形的馒头,好吃又有趣。
原来面粉可以做出这么多的中华美食,我们不仅要在区角里制作,还要将各种制作美食的本领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分享、共同制作。
在“我最喜爱的面食”活动中,孩子和家长们共同制作,感受面粉神奇的变化。有牛肉面、煎饼、披萨、面包、饼干还有蛋糕呢,看着都口水直流,不仅体验了美食带来的快乐,还提升了孩子们在制作中带来的满满成就感。
孩子们对面粉的喜爱不再局限于面点制作,在孩子们的眼里,面粉除了可以制作各种美食,还能够一起游戏呢,看看中四班孩子们的是怎么和面粉做游戏的吧。
1、面粉手指画
孩子们机灵想着可以用手指摆出不同的造型,让我们的课程变得更加有趣!
2、面粉沙画
咦?面粉上还能画出图案呢?小伙伴们都快来试一试……..
3、面粉轮廓画
原来面粉也可以作画啊,让幼儿通过感官系统去探索世界,看一看我们的作品怎么样。
本次“面粉旅行记”,从幼儿兴趣出发,“植根于孩子的生活,真正来自于孩子,让孩子做主角,自主推动课程的进程”,让孩子们通过亲身调查与实际体验逐渐走近熟悉又陌生的“面粉”,探究它从“小麦”到“面粉”到“面食”的“旅行”轨迹,了解它们的特性、生产和面食的基本制作方法,发挥其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这样的美、这样的趣,我们共同走过,对于孩子们来说可探可玩的有趣形式,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更收获了无数的快乐。
撰稿:李雪晴
美编:郭静
审核:陈霄逸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盛世红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