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语言交流日:让幼儿语言学习“活”起来!
问题背景
幼儿语言学习不仅仅是背单词、学句子,更重要的是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然而,许多幼儿园的语言活动局限于课堂,缺乏与真实生活的链接。幼儿教师能否通过组织“社区语言交流日”,帮助孩子们将所学语言“学以致用”?答案是:当然可以! 这种方式不仅能让语言学习更生动有趣,还能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信心。
为什么“社区语言交流日”值得尝试?
- 真实情境激发语言表达
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活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在真实生活中学习。社区是一个天然的“语言实验室”,孩子们可以在超市、公园、图书馆等场景中,与陌生人交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词汇和句子。这种真实的互动能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欲望,让语言学习不再枯燥。 - 跨学科融合,提升综合能力
社区语言交流日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延伸,更是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例如,孩子们在超市购物时,需要计算价格(数学能力)、观察商品(认知能力)、与店员沟通(语言能力)。这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能全面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 -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与社区中不同职业、年龄的人群交流,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社会规则,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同理心。这种社会适应能力是课堂教育难以实现的。
如何组织一场成功的“社区语言交流日”?
1. 前期准备:明确目标,设计任务
- 目标设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语言水平,设定具体的语言学习目标。例如,小班幼儿可以学习简单的问候语和购物用语,大班幼儿则可以尝试描述物品、表达需求。
- 任务设计:设计有趣的任务卡,如“在超市找到三种水果并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字”“在公园向一位老人问路”等。任务难度要适中,既能挑战孩子,又不会让他们感到挫败。
2. 场景选择:贴近生活,丰富多样
- 超市:学习购物用语、认识商品名称。
- 公园:练习问路、描述自然景观。
- 图书馆:学习借书流程、与图书管理员交流。
- 社区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功能,与工作人员互动。
3. 安全保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 分组管理: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由一名教师或家长志愿者带领,确保安全。
- 应急预案:提前与社区沟通,了解可能的风险,并制定应急预案。
4. 活动延伸:巩固学习成果
- 分享会:活动结束后,组织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收获。
- 作品展示:将孩子们在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录制的视频制作成展板或短片,展示给家长和其他班级。
-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孩子运用所学语言。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1:北京某幼儿园的“超市小达人”活动
该幼儿园组织大班幼儿到社区超市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孩子们用英语向店员询问商品价格、用中文描述自己喜欢的零食,并在结账时尝试用现金支付。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购物用语,还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沟通。
案例2:上海某幼儿园的“社区探秘日”
该幼儿园与社区图书馆合作,组织孩子们参加“小小图书管理员”活动。孩子们学习如何整理图书、借阅书籍,并用英语向图书馆员表达感谢。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专家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朱家雄曾指出:“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用’,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孩子们才能真正掌握语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也强调:“社区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补充,教师应善于利用社区资源,为孩子们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总结
“社区语言交流日”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语言学习方式,它不仅能让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可以大胆尝试,结合社区资源,设计出更多有趣、有意义的活动,让语言学习真正“活”起来!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