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探究材料。而发动家长收集材料,不仅是充实资源的有效途径,更是家园共育的绝佳契机。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如何让幼儿教师变身“材料收集动员者”,打造一个充满探究乐趣的“材料宝库”!
1. 明确材料收集的意义,激发家长参与热情
- 观点引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科学探究的材料不仅限于实验室的器材,生活中的瓶瓶罐罐、树叶石头都是绝佳的学习资源。
- 教师行动:在家长会上或通过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传达“材料即教育资源”的理念。比如,可以展示一些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科学小实验(如用矿泉水瓶制作水循环模型),让家长直观感受到材料的价值。
2. 制定清晰的收集清单,避免“盲目收集”
- 案例参考:北京某幼儿园曾开展“科学材料大收集”活动,教师提前列出清单,如塑料瓶、纸盒、吸管、贝壳、种子等,并附上每种材料的用途说明(如“塑料瓶可用于制作简易风向标”)。
- 教师行动:根据班级科学探究主题,定期发布材料收集清单。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时,可以请家长帮忙收集种子、花盆、土壤等;在学习“声音传播”时,可以收集空罐子、橡皮筋等。
3. 设计趣味活动,让材料收集更有意义
- 创意点子:可以设计“材料收集挑战赛”,比如“一周内收集最多不同种类材料的家庭将获得‘科学小达人’称号”。还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材料收集记录表”,记录收集的物品和用途。
- 教师行动:定期在班级群分享家长的“材料收集故事”,比如“某某小朋友和妈妈在公园捡到了漂亮的石头,准备用来做火山喷发实验”。通过分享,激发更多家庭的参与热情。
4. 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让收集过程成为亲子互动契机
- 专家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李季湄教授强调,“家长的参与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在材料收集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材料的用途,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
- 教师行动:鼓励家长在收集材料时与孩子互动,比如“这个纸盒可以变成什么呢?”“我们捡到的树叶有什么不同?”通过问题引导,让孩子在收集过程中学会观察和思考。
5. 建立“材料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 案例参考:上海某幼儿园设立了“科学材料资源角”,将家长收集的材料分类存放,并贴上标签(如“可回收材料”“自然材料”等),方便教师和幼儿取用。
- 教师行动:在班级设立“材料资源库”,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并定期更新。还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平台,分享材料的使用案例,让家长看到自己收集的材料如何被用于教学。
6. 及时反馈与感谢,让家长感受到参与的价值
- 创意点子:可以设计“材料收集感谢卡”,在家长送来材料时,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感谢卡,写上“谢谢您为我们带来了探索的乐趣!”。
- 教师行动:定期在家长群或家长会上展示孩子们用收集材料完成的科学作品,并特别感谢提供材料的家庭。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7. 注意事项:安全与环保
- 安全第一:提醒家长在收集材料时注意安全性,避免尖锐、易碎或有毒物品。
- 环保意识:鼓励家长和孩子选择可回收、环保的材料,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总结
幼儿教师变身“材料收集动员者”,不仅能够解决探究材料不足的问题,还能通过家园合作,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将生活中的“废品”变成科学探究的“宝藏”,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