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奇缘
大四班项目活动
项目背景
在一次晨间活动时,一阵风吹来,孩子们的头发都被吹得跳起舞来,他们觉得又搞笑又好玩,晨谈时还兴致勃勃的聊着关于风,基于孩子们的兴趣点让我们正式开启了一场“风”的奇妙探索。
问题搜索
关于风我知道……
-
跑起来就会有风。
-
冬天的风很冷很冷。
-
热的时候,风可以给我带来凉爽。
关于风我还想知道……
-
风从哪里来?
-
风可以抓住吗?
-
风可以做什么呀?
-
风有方向吗?
思维导图
活动导航
成长故事
风到底是哪里来的?
你怎么知道风来了?
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开始了“风”的探秘之旅……
驱动性问题:风在哪里?
虽然风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那我们应该去哪里找到风呢?
户外的风
风把小农庄里的小草都吹起来了。
风把小花吹动了,在摇来摇去。
我看到野战区的布在飘,我知道,风在这儿。
教室的风
我们教室电风扇可以吹出风来。
我发现门缝里也有风。
看!教室的灯笼在动耶。
调查表:风的秘密
基于对风的好奇,孩子们对风产生了更多疑问:风有哪些种类呢?用途?结合孩子们的疑惑,我们设计了调查表,让孩子们对风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对风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More
教师思考
风是幼儿能够感受到,但是不能看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而这时环境的作用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发现风、感受到风。在平时的体育活动和散步中,孩子们发现:在跑步、跳跃运动起来时能感觉到风;教室里空调里吹出的风,窗帘在风经过的时候会飘起来,户外的花草树木会随着风晃动……原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都能找到风。
寻找风的过程中,幼儿将自我感受和所观察到的风进行了整合与记录,为后续的探究活动积累了知识经验,也激发了幼儿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驱动型问题:风从哪里来?
孩子们在初次寻找感受到风之后,对风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那风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会有风呢?孩子们在教室里讨论起来。为了帮助孩子了解更多关于风的奥秘,我们通过绘本故事、科普视频,孩子们认真的听着,知道了“风朋友”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位风朋友有了新的认识。
风从哪个方向过来的就是风向。
原来空气在跑步,跑得越快,风的力量就越大。
原来空气在跑步,跑得越快,风的力量就越大。
孩子们从绘本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风的原理,地球表面的空气晒了太阳后,就会越飞越高。空气都想飞高,于是争先恐后地往有阳光的地方跑,跑着跑着就有了风。
小知识
风就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驱动型问题:风的种类?
我知道台风很可怕会把树木吹倒。
我还听说过龙卷风,很可怕的。
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并结合生活经验,孩子们了解到风的种类有:微风、大风、龙卷风、暴风、台风等。来看看我们给风设计的风力级别表记吧!
教师思考
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风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孩子们对于风的认识和想法很多来自于自己的已有经验。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追随着孩子们的经验和生活,引导孩子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认识。
驱动型问题:风的作用?
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怪,样样俱全,风就是其中的一种。风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走动,发挥着它独有的作用。
我知道,风可以把种子带到远方!
我看到过蒲公英的种子就可以飞。
风还有什么用呢?
人类对风的探索由来已久,孩子们也想探索风的作用。我们聚在一起讨论,搜索风的用处,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想法画了下来。
传播花粉
吹干衣服
风干腊肠
推动小船前进
手风琴
风力发电
为了能更清楚地了解风,孩子们探讨了这个话题:风是好风还是坏风,为什么。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展开了讨论。
风有这么多好处,当然是好风。
台风吹倒房子,一点都不好。
通过对风的了解,孩子们对风的认知已经相当全面,对于风的好坏各执一词,于是我们收集了更多各自的观点。
辩
论
赛
教师思考
辩论活动的重点在于彼此思维上的碰撞,从而提升思辨能力。辩论中,孩子们能大胆、清楚地表述关于风是好风还是坏风的观点及理由,能尝试使用质疑、举反例、要求对方作答等策略支持自己的观点。本次辩论活动做总结,风有好有坏,辩论赛有输有赢,大家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世界上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鼓励孩子们在之后的活动不断发掘新的观点。
驱动型问题:风可以被抓住吗?
既然风无处不在,那我们能捕捉到风吗?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可以用什么工具抓风,孩子们先设想捕风工具。
我想要拿塑料袋去装风,看能不能装进去。
我可以把风吃进嘴巴里面。
经过商讨、比较和自主选择,孩子们将自己认为适合探索风的材料带到了户外。他们自由的奔跑,不断地跳起来,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风。
抓完“风”啦,孩子们非常兴奋的回到了教室,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将抓的“风”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可是打开袋子一看,却没有“风”吹出来,这是为什么呢?“风”到底去哪儿了?孩子们进行了讨论:
为什么袋子打开,风就会不见呢?
我的瓶子打开也没有感受到风呢?
教师思考
通过信息技术的调查与支持,孩子们知道其实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风其实哪里都有,流动的空气才会形成“风”,不动的空气就不是“风”。原来,我们抓住的只是空气,不是“风”。风并没有停下来,只是又吹到别的地方去了。
驱动型问题:风有方向吗?
一起来听听孩子们怎么说的吧~~~
我听到过天气预报上说有西北风。
有的吧!就比如红旗往哪边飘,风就是从相反方向吹过来的。
于是我们打算去验证一下。
经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什么东西可以帮助我们测定大自然中的风向呢?于是,孩子们从身边的物品入手,寻找材料进行测试并记录,试图找到最适合测定风向的方式。
实践发现:
我们找来的工具可以测定风向,但结果不是那么准确。
教师思考
通过查阅资料和讲解,孩子们发现原来有专门用于测定风向的仪器——风向标。风向标一般由尾翼、平衡杆(动杆和主杆)、指向标、转动抽这四部分组成。风向就是风吹过来的方向,用来指示方向。
为了让孩子们对风向标的了解更加深入,班级开展了一次集体教学活动《认识风向标》。通过学习,孩子们对风向标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有了更加清晰完整的认知。
初次尝试
孩子们三人一组开始分工合作,自主讨论材料的选择,初步探索风向标的制作方式。
在首次尝试结束后,孩子们还将自己用到的材料、成果以及遇到的问题记录了下来。
最后,通过集体观察与分析,我们成功找出了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再次尝试
有了解决方法后,孩子们开始第二次尝试。制作完成之后,每个小组都对自己的风向标从灵活转动、牢固稳定、指正风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测试与记录,并针对测试结果改进自己的风向标。
经过测试与优化,孩子们终于制作出了一个功能性的风向标。孩子们提出要到室外去测一测幼儿园的风向,看一看风向标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
教师思考
对风向标的探究兴趣从最初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操作的愿望,表现出强烈的动手欲望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他们能够识别问题(如风向标不转动、不稳定等),并通过讨论提出解决方案,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幼儿在多次尝试与修正中不断进步,展现了幼儿在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合作学习以及科学探究等方面的显著发展,具备从失败中学习并不断优化的能力。
驱动型问题:可以和风玩什么游戏?
小朋友们了解风、感受风,但最让他们感兴趣的还是与风做游戏,和风有关的游戏有哪些呢?
游戏原理:借助风的力量把报纸“粘”在我们身上
游戏发现:
我们发现将报纸平铺在身上不动时,报纸会掉落;快速奔跑时,报纸就像粘在了身上一样。
游戏发现:
风尽量多的装进袋子里,需要一定的技巧,等到袋子鼓起来以后,迅速扎住袋口,原来瘪瘪的袋子瞬间就和气球一样鼓了起来,然后就可以放气飞舞啦!
项目评价
孩子们对这次活动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他们纷纷表示,通过亲身感受风的存在和制作风向标,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风的特点和变化。同时,与风的游戏也让他们感受到了风带来的乐趣和惊喜。
我们认为这次活动设计合理、内容丰富,通过活动,幼儿不仅掌握了关于风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制作风向标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材料选择,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创作需求。
项目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在”猜“”想“”疑“”验“等多种支架操作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对”风“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逐步形成一种科学的探究态度和思维火花的碰撞。我们始终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让幼儿对”风“的简单感知到探究变化,无论是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或者是幼儿与材料的互动,都相互启迪,培养幼儿大胆的探索欲望和良好的科学品质。我们也将一直秉持着科学精神,带领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在大自然中探索,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温
馨
●
提
示
童生 童长 童美 童好
感谢关注“萧山区南阳第三幼儿园”
随时可看我们新动态哦
版
权
●
声
明
本账号所发布照片、视频均属于幼儿园原创
版权归属萧山区南阳第三幼儿园
转载需授权,侵权必究,谢谢
编辑:胡玲利、吴慧薇
一审:沈璐璐
二审:韩佳乐
三审:王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