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平/衡
小一班游戏故事
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积累经验,成为了游戏的小主人。刚进入小班的我们,首先接触的是我们的平衡区,里面的梅花桩、平衡木等,可以有效锻炼孩子们的平衡能力与手眼协调能力。
01
游戏来源
开学前几个月里,孩子们对于平衡区游戏非常感兴趣,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们决定放手幼儿,让幼儿主动探索创造,引导幼儿主动寻找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直观体验。
前期经验
关于平衡技能技巧:
由于小班幼儿平衡感较差,部分幼儿不敢跨越较高的障碍物,每次走梅花桩、平衡木时,总有孩子会说:“老师,我害怕,你扶着我吧。”
关于幼儿合作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要乐意与他人交往,一起学习,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体验与别人一起合作的愉快感受。”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合作与分享”的现状不是很乐观。
02
搭建遇难题
来到平衡区,大家搬来了很多的底座和平衡木,准备搭建一座长长的小桥,可是发现……
01
平衡木连接不好
实时对话<<<
非非:“你们搭的桥断掉了,怎么歪来歪去的。”
宇辰:“这个平衡木怎么拉不过来啊,我都这么用力了?”
朵朵::“平衡木连不起来了,这可怎么办呀?”
一旁的明辰看到了,过来帮忙出主意说:“你们把这个拆掉重新装,这样就不会乱七八糟了”。
甜甜也不甘示弱道:“老师说过要一个洞洞卡住一个就好了,不要两个。”
“对,大家要一个一个装,不要这边拼一个,那边装一个。”
在小朋友们的合力搭建下,平衡桥总算搭好了。
我们的发现:
1. 搭建需要小朋友们合作才能完成。
2. 要一个接着一个装,不可以东拼一截,西拼一段。
3. 底座上有两个洞洞,一个平衡木只要拼一个洞洞就可以了。
02
平衡木的正反
平衡桥总算是搭好了,大家迫不及待地站上去,都想走过平衡桥。糯米首当其冲,伸平双臂慢慢保持平衡,没想到下一秒就滑了一跤,差点摔了下来。
实时对话<<<
糯米:“这是谁搭的,搭错啦!”
嘉豪:“我来帮你翻过来。”
星菡:“我刚刚搭好的,你干嘛反过来啊,这样一点都不好玩了!”
糯米反驳道:“可是你这样搭太危险了,走上去会摔倒的!”
星菡说:“我才不会摔倒,你小心一点不就好了!”说完又将平衡木反了过来。
糯米气的直跺脚,“我不要和你做好朋友了。”
说罢就继续往前走。
我们的发现:
1. 平衡木分为两面,圆弧形的一面和平坦的一面。
2. 圆弧形的那面相较于平面难度更高,走圆弧的那面成了一个挑战。
03
平衡木和梅花桩的碰撞
星辰正在梅花桩上放平衡木,他想让梅花桩变得更有意思一些,浙鑫看见有几个梅花桩没有紧贴在一起,建议道:我们可以用平衡木和梅花桩搭一座桥!”
轩轩尝试着走上平衡桥,却不小心脚底一滑摔了下来。
“这座小桥太危险了,把平衡木拿掉好吧?”
“两个梅花桩放的近一点就不会摔倒了,你再试一次。”甜甜调整距离后说道。
“平衡木还可以放在梅花桩的中间,不要放边边上。”苗苗补充道。
这次尝试甜甜还拉住了轩轩的手,帮助他走过了独木桥,其他小朋友也效仿着,有的蹲下来慢慢爬过;有的也寻求小朋友的帮助,手拉手走过;有的还自发蹲下来,按住平衡木不让他滚动。
我们的发现:
1. 梅花桩放近一点,小桥就不太容易会倒。
2. 平衡木要放梅花桩的中间,不要放边边。
3. 我们可以蹲下来爬过去,可以手拉手走过去,还可以按住平衡木不让他滚动。
是谁走反了?
这一次的游戏中,孩子们决定搭建一个游泳池,比比谁能最快到达终点却不会被鲨鱼吃掉。
可眼看就要走出游泳池了,宣萱却和甜甜撞在了一起。
老师甜甜走反了!她和我面对面了!
我没有走错,我就是往那边走过来的!
不远处的乐沂和安迪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这可怎么办呢?
游戏回顾
01
为什么对面对碰到一起了?
游戏后的复盘环节中,孩子们围绕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
安迪走错起点了,应该从遮阳伞的旁边来走!
我没有走错,遮阳伞位置太小了,我是往空的那边走过来的!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规定起点?
可以借助指示牌!
指示牌设计图
02
碰面了怎么办?
“万一走过去的时候还是面对面了呢?”懋懋担忧的说。
“对呀对呀,碰在一起了怎么办呀?”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两个小朋友都能通过?
甜甜率先回答:“可以一个小朋友往这边走,另一个小朋友往这边走。”
“是怎么样走呢?可以请两位小朋友来演示一下吗”,我说道。
派派和糯米举手,向小朋友们展示如何通过。
我们的发现:
1. 当小朋友面对面碰到一起,可以设计一个指示牌,规定起点。
2. 如果不小心碰面了,两边的小朋友可以同时往左边或右边下来,绕过对方后,再同时上去。
03
两条路有什么玩法?
洋洋:“我突然发现我们有两条路可以走。”
佳荣:“那两条路可以怎么走,才能更快更稳呢?”
乐沂:“我们可以小朋友们来比赛呀!”
星菡:“对呀,分成两排来比赛不就好了吗。”
毛豆:“可以摆直直的路。”
甜甜:“可以摆一个圆圈!”
可乐:“还可以摆歪歪扭扭的路!”
鑫鑫:“梅花桩也摆,平衡木也摆。“
路线设计图
我们的发现:
比赛的路可以有很多种摆放方式,可以是摆直直的路,还可以摆弯弯的路,或者可以围成两个小圆圈,材料也可以各不相同。
比赛开始
讨论过后,孩子们自发形成两排布置赛道。没过一会,紧张有趣的比赛就开始了……
1.直线路径
2.S型路径
3.圆圈路径
我们的发现:
原来在用梅花桩、平衡板摆直线的基础上,还可以摆放成s型路径、圆圈路径。
难度再升级
再次来到平衡区,孩子们已经不满足最初的简单玩法了,他们开始思考更有趣、更新鲜的游戏。
樱桃看到小五班小朋友在玩建构游戏,灵光一闪,大声地提议道:“我们一起把梅花桩搭的高一些吧!”于是,大家搬来更多的梅花桩叠在了一起。
方法一:叠高
昕桐尝试走上梅花桩,谁知刚踩上梅花桩,梅花桩就控制不住的晃动起来,“这也太难了吧!”昕桐说道,不由自主地蹲下身子,尝试慢慢爬过去,后面的小朋友见了也学着昕桐的样子慢慢挪动着。
方法二:间隔放
“难道我们只能爬过去了吗?要不拿下来几个吧。”妮妮提议道。
宇鑫说:“那我们一起来调整一下吧。”
大家拿掉了几个梅花桩,变成隔几个是一个梅花桩,隔几个是两个、三个梅花桩。
方法三:竖放
宣萱:”海洋,你把梅花桩弄得竖起来了,这样太难了!“
非非说:“我拉着你走,试试看可不可以?”
懋懋:”宣萱加油,我都不害怕!“
活动后的记录分享
我们的发现:
宇轩想到大的梅花桩在下面当底座会更加稳固,昕桐和樱桃面对高高的梅花桩有些害怕,但没有退缩,俯下身挑战自己,洋洋偶然的一次摔倒让小朋友们发现原来梅花桩竖着也可以走。
新型跷跷板的诞生
逸辰和安迪抱来一个梅花桩放在空地上,又搬来一个平衡木,将它搭在梅花桩的上面,两个小朋友分别坐在平衡木的两端,手拉手,尝试一上一下的玩跷跷板。
“哇,飞起来了,真好玩”、“哎呦,飞太高差点摔倒了,哈哈哈!”
玩法一:坐着玩
他们的欢笑声吸引了甜甜、安迪、乐沂和非非,他们也照着跷跷板的样子玩起游戏。甜甜拿着一个平衡跷跷板,提议:“这个也可以坐着玩跷跷板。”于是甜甜和非非合作玩起了游戏。
玩法二:站着玩
“这个可以站起来玩吗?”可乐好奇的说。
“那我们站起来试试看吧!”
“哎呦,摔倒了,再来一次吧!”
两人继续尝试,又倒了,继续尝试……
活动后的记录分享
我们的发现: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现和需求调整材料,运用已有的游戏经验,经过多次尝试对“跷跷板”的游戏玩法有了真切的感知。尝试坐着、站在平衡跷跷板上上下高难度动作,是他们对自己的平衡能力发起的挑战。
玩出新花样
有了前几次的游戏经验之后,孩子们对平衡区更加感兴趣。他们开始不停地寻找新的玩法……
玩法一:横着走
横着走
玩法二:倒着走
倒着走
玩法三:滑滑路
滑滑路
活动后的记录分享
我们的发现:
小宝和宣萱主动想出可以像小螃蟹一样挑战一根平衡木,洋洋想到可以倒着走,妮妮和昕桐合作把平衡板倒过来放,变成了一条滑滑路。原来,幼儿在熟悉了材料之后,就会产生新的经验与想法。
室内平衡游戏
教室里,孩子们对于平衡游戏依旧热情高涨,发现建构区的奶粉罐也可以用来走平衡路。
于是在室内微运动中,孩子们自发的排列奶粉罐来,虽然很多次都会保持不了平衡,不小心摔倒,但他们依旧乐此不疲,也会手拉手一起前进。
我们的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渐渐丰富了关于平衡的经验,而且与平衡游戏建立了联系,自主游戏情节越发丰富了,这必然会促使他们发现新的问题,探讨新的解决办法,积累新的经验。这不正是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提高的真谛吗?
思维导图
03
幼儿获得
此次游戏,幼儿不仅出现多样化的探究,比如平衡板的摆放技巧、方式,梅花桩的叠高,竖放,材料摆出的路线等,让我们看到了幼儿的计划性、目的性、创造性,幼儿在有趣的操作中获得有价值的体验,将浓厚的趣味转换成灵动的游戏,不仅建构了新的知识,获得了空间、组合等经验,再熟悉材料后,又有了创意创新,促进了深度学习,同时激发了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面对问题,孩子们会和同伴一起合作、商量、讨论、思考、调整方法,专注地去解决游戏中的困难,在游戏中促进了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师启发
在观察幼儿游戏时,教师往往急着“有所作为”: 幼儿迟迟不关注材料怎么办? 不搭建积木怎么办?不出现探索行为怎么办?
其实,当幼儿在不断试错,发现平衡木怎么搭也搭不好,梅花桩这样走会摔倒,说明幼儿对材料开始产生兴趣;当梅花桩开始叠高、竖放,和平衡跷跷板组合,说明幼儿有了探索管道方向的想法。
对于每名幼儿,教师要学会欣赏、理解幼儿的独特想法,重视幼儿每一次的探索体验。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后续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更多游戏中联系平衡。
END
主编:高佳迪、谢心洁
拍摄:小一班教师
审核:韩佳乐
总审核:王春华
-公众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