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新春伊始,万物复苏,随着天气的变化,多种病毒和细菌很容易滋生和传播,各种传染性疾病也开始蠢蠢欲动,现将几种春季常见传染病与家长朋友们分享,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吧!
1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不同于普通感冒,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呼吸系统以外的感染。
传播途径
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潜伏期1~3天。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流涕、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能伴有腹泻。
预防措施
1. 勤洗手能有效防止外界的病菌和病毒通过手进入人体。外出归来、饭前便后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2. 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3. 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积极手段;
4.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5.给予患儿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后以温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
6.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2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皮疹经2~3天后干燥结痂,痂脱而愈。
传播途径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皮疹出现前24小时可呈现前驱症状 如低热、不适、厌食等。
皮疹特点:
①分批出现,初为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无脐眼,24h后水疱内容物变浑浊且易破溃,持续3~4天后迅速结痂。在疾病高峰期可见到丘疹新旧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
②皮疹呈向心性分布,易见于皮肤受压或易受刺激处,躯干先出现,波及面部头皮,四肢远端较少,伴瘙痒感
③皮疹可出现在口腔粘膜、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浅溃疡
“发热、躯干和头面部水疱疹、脓疱疹”
预防措施
1.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发生,建议家长们都带孩子接种疫苗;
2. 加强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
3. 加强体育锻炼,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潜伏期2-10天,发病早期出现疲倦、食欲下降、低热、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疱,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疱疹。
预防措施
1.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 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4. 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 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4
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 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
潜伏期:7-21天,平均为10-14天。
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
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
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
预防措施
1. 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往公共场所;
3. 煅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4. 一旦与麻疹患儿接触,应立即隔离,不得外出;
5. 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第5日,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
5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大多是通过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患儿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还可通过胎盘及母乳进行传播。
主要症状
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大小不一的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常伴瘙痒。
预防措施
1. 接种风疹疫苗是预防的有效手段,预防重点在先天性风疹;
2. 一般的风疹是由过敏引起的,要让孩子远离过敏原。
6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由患者和健康病毒携带者的唾液或呼吸道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预防措施
1. 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可采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肌注预防;
2. 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以流质、半流质为主,不宜食用酸性食物,肥腻及油炸食品;
3. 患儿应隔离至腮肿消退。
7
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通过空气飞沫、皮肤伤口传染。
主要症状
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
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在皮疹出现之前发生;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分布均匀,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褪色,伴有发痒的感觉;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
预防措施
1. 高发季节加强环境卫生,室内多通风,保持被褥干燥洁净。
2. 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场所。
3. 患儿衣服及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应加以消毒;
4. 出疹时将患儿指甲剪短,以防因瘙痒抓破皮肤,勤用温水帮患儿擦洗皮肤,注意不要用肥皂。
8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主要引起肠胃炎,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消化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主要症状
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通常持续1-2天。
预防措施
1. 保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对病人的呕吐物及粪便要及时消毒处理,确保周围环境的清洁;
2. 注意饮食卫生,以免“病从口入”,不喝生水,不与别人共用水杯;
3. 提高身体素质。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虽然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期,但只要我们家园一起携手,就能更好地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为孩子们营造出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开心快乐、茁壮成长!
编辑:何美
审核:潘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