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安全是幼儿园一切活动的基础,是幼儿园教育的永恒主题。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全园师幼的安全意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切实增强全园师幼的避险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我园于2024年3月1日早上开展防震减灾演练活动。
01
细致部署,精心准备
为了确保本次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成功有效地开展,让幼儿了解地震,掌握地震来袭时的应急逃生技能。我园制定了科学的防震疏散演练方案,成立了指挥组、应急疏散组各小组,并召开应急疏散演练部署会,详细地向教师讲解了应急避险方法、疏散流程及路线等相关内容。
02
知识普及,了解地震
活动前,班级教师通过PPT、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地震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的危害。学习地震灾害相关知识,提高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让幼儿提前对疏散演练的逃生路线、注意事项进行了了解,熟悉就近的“安全三角区”、逃生技巧等。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技能,提高幼儿的自我防护意识。
03
安全演练,井然有序
04
总结提升增强意识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次演练旨在要提高我园防震应急逃生的安全意识,掌握遇到地震灾害事故时自救和逃生的基本方法,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公共安全教育从幼儿抓起,可以使幼儿从小就潜移默化地学习、掌握安全应变素质,是有效也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起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地震防范知识科普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为切实做好幼儿的安全保护工作,全面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宣传和普及,更好地掌握防范自然灾害的知识,提高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能力,童怡幼儿园特向大家普及一些防震小常识。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当地球内部积累的能量使岩层无法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或者错位,积累的能量也会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这样,地震就形成了。地球上的板块相互挤压碰撞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防震减灾小知识
震前预兆
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震活动异常、地震波速度变化、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地应力变化、地电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地光、地温异常等等。
地震来了怎么做
迅速远离房屋、建筑物、山体、湖泊,转移到空旷、平坦的地方。
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若地震时正在开车,切勿紧急刹车,要注意前后左右行驶车辆,降低车速,避开陆桥、高架桥靠路边停放。
来不及转移时,要就地躲藏。所以地震发生时,如果无处可跑,那就迅速寻找安全的角落,就近躲藏。应迅速躲避到重心较低、结实牢固的家具、床铺下面,并加强保护头部,躲在坚固家具的下面不要冒失往外跑以免遭掉落物击伤。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可以听到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壁管或墙壁,向外界传递信息。
避震儿歌
大地晃,桌椅摇,地震危险躲再逃。
披着被子遮住头,蹲在床边把空留。
厨房里,远离火,卫生间站水管边。
幼儿园,学校里,两课桌间找安全。
温馨提示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尽可能避免意外伤害,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也不是定时定点的课程,它的学习和养成都需要成人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危险可能存在的角落。因此,家长必须随时跟小朋友讨论很多突发情况和不同的细节,并反复教导他们脱离危险的方法。
灾害无小事,预防要及时,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同携手,共同关注防震减灾,树立风险意识,掌握逃生技巧,构筑起一道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
审核:潘梦媛
图片:薛娜及各班教师
复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