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食育课程
Food and education course for middle class
+++++
{ 一口青团 尝味春天 }
THIS Spring
ENJOY YOUSELF
大自然赋予春天别样的生命力
春天赋予孩子探究的契机
三四月份的春意
是漫山遍野的青翠
一捧春光一篓绿
吃上一口青团
才算过了春天
课 程 缘 起
在上个主题《春天,与艾相遇》的活动开展时巧遇了清明节,在讨论清明习俗的时候,孩子们聊到了青团:
我在家里吃过青团
我也吃过,甜甜的
为什么青团是绿色的,它是怎么做的啊
应该是加了绿色的草
我也想自己做一做青团
好呀,那我们做青团吧
驱动性问题:如何制作青团
孩子们都想自己亲手尝试制作美味的青团,基于孩子们对制作青团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制作青团的项目活动。
课 程 价 值
☆☆☆
针对孩子们制作青团的兴趣,年级组老师们进行了青团项目活动的前审议,仔细分析该项目活动对孩子的预期价值:
1.认知层面:了解艾草是制作青团的主要原料,知晓青团制作的基本过程。
2.能力层面:在与美食材料的互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并能积极地与同伴沟通、交流、合作。
3.情感层面:体验亲手制作传统美食的乐趣,喜欢和同伴一起分享美食,并在劳动中感受快乐。
课 程 实 施
阶段一 :青团大调查
要制作青团,我们先要知道青团是用什么做的。于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关于青团的调查表,孩子们展开了调查,得到了青团制作的第一手信息。
通过调查,孩子们发现青团之所以是绿色,那是因为加入艾草,原来艾草是制作成青团最主要食材之一,而在上一主题《春天,与艾相遇》中,孩子们已对艾草有了初步的认知。
阶段二 :探索与实施
摘菜组率先开始准备!
孩子们发现
问题一:怎么把面粉变绿?
制作青团要放艾草,那么艾草是直接放到面粉里吗?
直接把艾草放进去和面粉合在一起会变绿。
我妈妈说要把艾草在锅里煮一煮汁就出来了。
可以用榨汁机,我喝的水果汁就是这么弄的。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猜测,形成了三个取汁小组,分别是“捣汁组”、“烧汁组”、“榨汁组”。
第一组:捣汁组
1
第二组:烧汁组
第三组:榨汁组
取汁完成后,孩子们将三组放在一起比较:
(1)用烹煮和捶打的方法取汁比较费力费时,取出来的汁水却是黄色的而不是绿色的。
(2)榨汁机榨的汁水是绿色的而且省力。
最后大家一直认为用榨汁机的方法是最好的。
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榨汁的方法
教师思考
教师对幼儿的想法不应该急于给出答案,应该是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鼓励孩子们验证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猜测、操作、验证、得出结论,不仅发展了动手能力,还得到了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开始揉面啦—
问题二:放什么馅儿呢?
有了成功制作艾草面团的经验以后,小朋友们开始讨论起了自己喜欢吃的青团口味,大家分享的口味都各不相同。
我喜欢甜甜的豆沙青团
我喜欢外婆包的咸菜味,咸咸的很好吃
可以做巧克力的吗?感觉也很好吃哎
我喜欢吃肉松,做一个肉松的吧
既然我们喜欢的口味那么多
不如来一场投票吧!
问题三:怎么把馅儿包进米团里而且不露馅?
馅儿料有了,万事俱备,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开启尝试包青团。
这次孩子们采用研讨的策略,解决了不露馅的方法后,小朋友又有了新的担心:“怎样才能让所有的小朋友包的青团都不露馅儿呢?
针对这个问题,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认真思考、讨论,总结。孩子们把总结出的经验编成了儿歌:先搓圆,挖个洞,馅少量,放中间,捏住口,轻轻压,可爱青团变出来!有了这首儿歌助力,孩子们包青团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阶段二 :体验劳动的快乐
品:青团之味
—上锅蒸熟—
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青团,满嘴都是春天的味道。
–青团真的太好吃啦–
–豆沙好甜好甜–
享:青团之乐
这么好吃的青团,跟我妈妈在外面买的一样
我们多做一点拿去卖吧
好呀好呀,把我们做的青团拿去卖给大家,这样大家都能吃到。
可是外面的青团都用包装盒包装的很漂亮
问题三:怎么把青团包装的漂亮一点?
问题三:怎样让大家来买我们的青团呢?
做个大大的海报,写上价格和口味,让大家都能看见!
开 卖 !
教师思考:
在每一个过程中,我们都能看到有想法、敢行动、会学习的孩子。正如张雪门先生提到:“当幼儿感到新奇、好玩,在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 教师应该有计划、有选择地对儿童的已有经验给予一定的总结与提升。”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倾听、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意义,体验分享的快乐。
/ 一口青团 /
Happy Day
张雪门先生说过:“儿童的经验最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在生活中结束,才能真正以儿童为中心。”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追随孩子的兴趣,及时给予支持,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经验,帮助幼儿热爱生活、体验成长。
一次活动,一次收获
一颗颗糯叽叽的翠绿团子里
藏着不仅是春天的味道
轻轻咬一口还有成长的故事
······
· END·
编辑/杨路燕
审核/薛霞萍 羌晔
报名热线:
0519—86958873
0519—869619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