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由来
场景一:开学第一天,孩子们发现教室里多了很多整理盒,在使用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收纳盒。
场景二:晨间活动,幼儿们活动完后都去喝水,喝完后大家把水壶随意的乱放,推车里的水壶东倒西歪,绳子绕在一起却无法解开。
场景三:新的校园环境,过了几天后,干净的墙上留下了孩子们的脚印。
基于这种种的现象,我们将带领孩子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体会到标志和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
2.支持幼儿尝试使用多种符号,自己设计并给自己的物品做一张名片,乐于与同伴分享。
3.幼儿走访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教师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制作提醒标志。
4.知道投票、计票的基本方法。
5.在倾听的过程中尝试接纳不同的观点,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内容
我们的专属标记——整理盒
事情没有
我们想象的
那么简单
因为个子矮的问题,看不到盒子里的物品,取放物品不方便。有人提议说可以用凳子垫高了取放物品,但是这种方法不安全。
讨论
调整抽屉的位置。 抽屉高度合适,取放物品方便。
我们的专属标记——班级其他物品
桌椅板凳、学习用品……都有自己的标记。
在活动中,我们能看到幼儿的想法都不一样,有的想要从自身的名字、学号进行设计;有的想要从自己的喜欢进行设计,比如:小猫、水果、花朵等;有的想要从自己的同伴进行设计,比如:画自己和好朋友。在符号的表达上,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设计都有自己的想法。
校园内的标记——小脚丫
教室里已经有标记了,幼儿园里需要标记吗?需要什么样的标记?带着问题,我们出发去寻找标记,去了解标记存在的意义!
当把这些标记汇集到一起的时候,孩子们也提出了关于标志的很多可以研究的问题。
幼:我们的楼梯上需要小脚丫标记。
幼:厕所里需要节约用水的标记。
幼:上下楼梯要提醒大家靠右走的标记。
幼:走路的时候不能跑的标记。
一场大战开始了!
设计小脚丫
小脚丫贴哪里
楼梯上 室内活动场地 大操场上
张贴小脚丫
地面上的数字标志、上下楼梯时的小脚丫、做操时地面上的小圆点等等。这些标志镶嵌在固定的位置,以形成有序的空间秩序。
校园内的其他标记
赶紧来扫一扫,秘密藏在二维码里哦!
张贴标记——盥洗室
为了让儿童自觉排队、不浪费水,小朋友利用形象的图案设计出“有排队序”、“防滑”、“节约用水”等标记提醒幼儿。
出现问题再次讨论——走廊
饭后,有的幼儿在涑口、有的幼儿在扒着拉杆看下面,这时一个孩子大声嚷嚷:快看墙面上有个大脚印。这个大发现吸引更多的幼儿来围观。“不是我的脚印,我的脚没有这么大”“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我们要保护墙面”……大家意识到这个行为是不对的,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阻止这种行为来保护墙面呢?
幼:大家轮流做值日生,站在那里提醒来往的人。
幼:做一个不把墙面弄脏的标记。
通过投票、计票的方法,孩子们选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整个活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符合他们的需求,也最能促进孩子们的发展。
你知道这些标记是什么意思吗?
活动感悟
本次的主题我们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孩子和家长利用空余时间走访各个街道、小区、马路,初步对生活中的标记有一个概念。其次,幼儿通过拍照、绘画等记录方式收集各种标记,进行分类并了解它们的作用。最后,在大家的共同思考协商下去完成班级及园内其他场所的标记。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当孩子们出现疑问时,我们不是固定式地给孩子们解答,而是将问题抛给孩子,利用开放式的提问发散孩子们的思维,促使其调动已有经验积极动脑思考,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整个活动,老师将主动权交给孩子,想法由孩子们构想,各类标记的张贴由孩子们决定,制作由孩子们亲自绘画,充分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同时,我们还利用标示牌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导向、制约功能,让孩子们在标示牌中学习规则,增加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以及安全意识。
~ THE END ~
编辑/大一班
审核/薛霞萍 羌晔
0519—8696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