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中设立艺术创意工作坊,是激发幼儿创造力、培养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著名幼儿教育专家瑞吉欧·艾米利亚(Reggio Emilia)曾提出:“儿童有一百种语言,艺术就是其中之一。”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艺术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通过艺术创意工作坊,为幼儿提供自由创作和表达的空间呢?下面从环境、材料、引导和展示四个方面,结合案例和专家观点,详细解答。
1. 创设开放、自由的艺术环境
艺术创意工作坊的环境设计至关重要。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霍力岩教授强调:“环境是第三位教师,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工作坊的空间应具备以下特点:
- 开放性:空间布局灵活,没有固定的桌椅摆放,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创作区域。
- 多功能性:设置绘画区、手工区、雕塑区等,满足不同艺术形式的需求。
- 自然氛围:引入自然光和植物,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
例如,某幼儿园的工作坊以“森林小屋”为主题,墙面装饰成树木和花草,幼儿在其中创作时仿佛置身大自然,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灵感。
2. 提供丰富、多样化的材料
材料的丰富性是艺术创意工作坊的核心。美国艺术教育专家维克多·罗恩菲尔德(Victor Lowenfeld)指出:“材料的多样性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关键。”工作坊应提供以下材料:
- 基础材料:纸张、颜料、粘土、画笔、剪刀等。
- 自然材料:树叶、石头、树枝、贝壳等。
- 回收材料:纸盒、瓶盖、布料、纽扣等。
例如,某幼儿园的工作坊设置了“材料超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材料,甚至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带入工作坊进行创作。
3. 以引导代替干预,尊重幼儿的创作过程
在艺术创意工作坊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控制者。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朱家雄教授强调:“幼儿的艺术创作是自我表达的过程,教师应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节奏。”具体做法包括:
- 开放式提问:“你想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你觉得这幅画还缺少什么?”
- 观察与记录:观察幼儿的创作过程,记录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了解他们的想法。
- 适时支持: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不过度干预。
例如,某幼儿园的教师在一次创作活动中,发现一名幼儿用粘土捏了一只“没有腿的猫”。她没有急于纠正,而是通过提问了解到幼儿认为“猫会飞,所以不需要腿”,最终引导幼儿创作了一幅“飞天猫”的作品。
4. 展示与分享,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艺术创意工作坊的成果展示是幼儿表达和分享的重要环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认为:“成就感是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中的重要一环。”具体做法包括:
- 个性化展示:为每个幼儿设置作品展示区,尊重他们的创作成果。
- 分享会:定期举办“小小艺术家”分享会,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 家园互动:将幼儿的作品拍照或制作成展板,与家长分享,增强家园共育的效果。
例如,某幼儿园的工作坊每学期末举办“艺术嘉年华”,邀请家长参观幼儿的作品,幼儿则化身“小小解说员”,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想法。
总结
艺术创意工作坊是幼儿自由创作和表达的重要平台。通过创设开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引导代替干预、展示与分享成果,教师可以为幼儿打造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天地。正如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所说:“艺术是儿童心灵的语言,它是他们表达自我、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让我们以艺术为桥梁,陪伴幼儿在创作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