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教育公平,关注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位资深园长李华的经验。她提出,针对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首要任务是建立早期识别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的观察和评估,幼儿园能够及早发现这些孩子的特殊需求,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具体到实践层面,李园长强调,幼儿园应配备专门的特殊教育教师和资源教室。这些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特殊教育知识,还应接受持续的在职培训,以保持其专业能力的时效性。资源教室则应配备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和辅助设备,如感官整合器材、言语治疗工具等,以满足不同特殊需求儿童的学习需要。
此外,李园长还提倡采用融合教育的模式,即将特殊需求儿童与普通儿童一同纳入常规课堂。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特殊需求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能培养普通儿童的包容心和同理心。例如,通过设计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或游戏,可以让所有孩子在学习中相互支持和帮助。
在课程设计上,应考虑到特殊需求儿童的特殊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李园长建议,可以结合音乐、艺术等多种感官刺激的方式,激发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也非常重要,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和社区活动,可以增强家长对特殊需求儿童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关注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早期识别、专业支持、融合教育和社区参与,我们可以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