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读书分享沙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群爱学习、爱读书,愿意为孩子改变的父母,他们正在用书中汲取的养分提升自己,用专业的家庭教育理念影响孩子,让我们跟随小一班的家长朋友们,相聚在书的海洋里,奔赴一场心灵的航行,共同分享他们的读书成果吧!
? 本期阅读书目
《儿童行为心理学》
围绕《儿童行为心理学》这本书,家长们结合自己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发表了感悟。
01
刘若天妈妈
我们大人总说:“小小脑子到底在想什么?”我们可不要小看他们,想要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一些常见行为举止,如:随口咬人、胡乱涂鸦、抢玩具、磨蹭、不爱整理玩具等,这些行为的发生,必然有它背后的原因,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到倾听、分析、理解、教育。父母也应该学会等待,给孩子可以慢慢来的耐心,家长也应“管放结合”多鼓励让孩子自己尝试完成一些事情。
总之,当孩子的行为上出现一些问题时,父母一定要深究问题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问题时,有可能就是父母本身的不良影响,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一个健康的行为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02
李子夏妈妈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时候孩子乖巧得让人意外,有时候却让人火冒三丈,而我们习惯性以大人的方式和孩子去沟通处理,但越搞越糟,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孩子行为背后有和成人不一样的行为心理,而且有特定的规律,由于孩子的认知和表达能力的限制,导致他们更需要被人理解,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不断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内心活动,明白孩子的真正需求,与孩子达成共识,这样才能更轻松的与孩子相处,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03
李晨薇妈妈
读完这本书感慨良多,教育一个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因材施教,需要在求同存异中,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在园外就需要家长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正向的榜样,在园内就需要老师教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本领和技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从语言、行为、心理、表情等各个方面去了解孩子,并正确引导她。
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和关心,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及时沟通并正向疏导。相信孩子,相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力量!
04
谢砾治
妈妈
李玫瑾老师说:“家庭的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而《儿童行为心理学》这本书恰恰解答了家长们的焦虑和疑惑,里面通过列举生活中孩子各个方面的行为,来帮助家长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而去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从而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以后成为一个面对生活时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心中有爱的人。
05
屈欣妍妈妈
这本书很有条理性的向父母解释了孩子的内心活动,及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同时也极具条理的阐述了应对方法,可以帮助父母更进一步的了解孩子,同时也提供了应对措施。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行为和心理需求,不要用成人的眼光要求孩子。
多鼓励多陪伴多倾听,在边缘线范围为内,让孩子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06
李紫君妈妈
感谢小一班张老师分享的《儿童行为心理学》这一本书籍,让我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孩子出现的种种行为找到了科学的应对方法。这本书主要是针对0—6岁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孩子喜欢抢别人的玩具、胡乱涂鸦、爱偷看大人洗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层解析。我不单单看到孩子表面的问题,要分析出现这样问题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去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表面上是孩子抢别人的玩具,其实根本原因是孩子不懂得物权所有的概念,在孩子的眼里,自己喜欢的就是自己的,还分不清“你的”,“我的”的概念。所以,在发现孩子抢玩具的时候,我们家长更多做的要耐心劝说,不单单是大声责备。我们应该耐心的跟孩子说:这个玩具是别的小朋友的,不是你的,或者告诉孩子玩别人的玩具首先要得到别人的允许。如果是对方宝宝恼怒或者哭着要回玩具,我们家长这时一定要给自己孩子转移注意力,用别的玩具代替。
总之,当孩子行为上出现一些问题,父母一定要深究问题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句话说得好,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问题时,除了敏感期的问题之外,有可能就是父母本身的不良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为孩子做好榜样,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影响力量,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就意味着家长要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漫长的、幸福的过程,需要我们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读书沙龙活动为家长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期待我们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供稿丨小一班
校核丨黄振双
审核丨李莲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