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如何通过实地观摩学习提升教师教学视野?
在学前教育领域,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质量。实地观摩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开阔教学视野,提升教学能力。那么,如何高效开展实地观摩学习呢?以下是专业的建议与实践路径。
一、明确目标:观摩学习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度学习”
专家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的李季湄教授指出:“观摩学习的核心在于‘看到什么’和‘学到什么’,而不是‘去了哪里’。”因此,在组织实地观摩前,需明确目标,例如:
- 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组织技巧
-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 了解不同园所的教学特色与环境创设
实践建议:
- 制定详细的观摩计划,包括观摩主题、重点观察内容和后续反思任务
- 提前与观摩园所沟通,了解其教学特色,确保观摩内容与教师需求匹配
二、精选场地:从“名园”到“特色园”,多元选择拓宽视野
行业案例:
北京市某区幼教教研员张老师分享:“我们不仅组织教师参观示范性幼儿园,还选择了一些在艺术教育、户外活动或家园共育方面有特色的小型园所,帮助教师从多角度汲取经验。”
实践建议:
- 示范性幼儿园:学习标准化教学流程与环境创设
- 特色园所:了解创新教学模式,如蒙氏教育、瑞吉欧教育等
- 普惠性幼儿园:观察资源有限条件下的教学智慧
三、观摩方式:从“被动看”到“主动学”,提升参与感
创新方法:
- 任务驱动式观摩
为教师分配具体任务,如记录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观察幼儿的互动行为等,让观摩更有针对性。 - 互动式观摩
观摩结束后,安排与执教教师或园所管理者座谈,现场提问交流,深化理解。 - 微格教学
将观摩内容分解为小片段,组织教师分组讨论,分析其优点与改进空间。
实践案例:
上海市某幼儿园在观摩活动中,采用“观察—记录—反思—实践”四步法,让教师将观摩所得直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四、反思与分享:从“个人经验”到“团队智慧”
专家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虞永平教授强调:“观摩后的反思与分享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环节。”
实践建议:
- 组织教师撰写观摩反思笔记,记录收获与启发
- 开展园内分享会,鼓励教师交流观摩心得体会
- 将优秀观摩案例整理成资源库,供全体教师学习参考
五、持续跟进:从“一次观摩”到“长效提升”
行业实践:
深圳市某区教育局在观摩学习后,组织教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学改进计划”,由专家团队定期指导,确保观摩成果落地。
实践建议:
- 建立持续跟进的机制,如定期回访、教学实践汇报等
- 鼓励教师将观摩中学到的教学策略融入日常教学中,并进行效果评估
六、技术支持:从“线下观摩”到“线上+线下”结合
创新趋势:
依托现代技术,开展线上观摩活动,打破地域限制。例如:
- 观看优秀教学视频,进行远程研讨
- 利用VR技术,沉浸式体验不同园所的教学环境
实践案例:
浙江省某幼儿园通过线上平台,组织教师观摩国内外优秀教学案例,并结合线下讨论,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结
开展实地观摩学习,是提升学前教育教师教学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目标、精选场地、创新观摩方式、深化反思与分享,以及持续跟进和技术支持,教师能够在观摩中真正“看见”教育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教学实践。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活教育,就是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观摩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幼儿的成长注入更多的爱与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