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 STEM 教育:如何在科学实践中培养实践创新思维?
在幼儿教育领域,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正逐渐成为培养孩子实践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幼儿阶段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如何通过科学实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专业建议和实践方法,帮助孩子在 STEM 教育中培养实践创新思维。
1. 以“玩中学”为核心,激发探索兴趣
幼儿的学习方式以“玩”为主,STEM 教育也应遵循这一原则。通过游戏化的科学实践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著名幼教专家玛丽亚·蒙特梭利曾提出:“儿童是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浮力实验”或“磁铁吸力游戏”,让孩子在操作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
2. 创设真实情境,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STEM 教育的核心是解决真实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任务。例如,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David Perkins 强调:“学习应该与真实世界紧密联系。”可以让孩子设计一个“如何让纸桥承重更多”的工程任务,或者通过种植植物观察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开放式提问,激发创新思维
在 STEM 活动中,教师应多提开放式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例如,“你觉得为什么气球会飞起来?”“如果改变这个材料,会发生什么?”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 STEM 教育专家 Ann Gadzikowski 指出:“开放式提问是培养幼儿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工具。”
4. 提供多样化材料,支持自主探索
丰富的材料是 STEM 活动的基础。教师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低结构材料,如积木、纸板、橡皮泥、磁铁等,鼓励他们自由组合、尝试。例如,瑞吉欧教育理念强调:“环境是第三位教师。”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孩子可以在探索中发展空间思维和创新能力。
5. 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STEM 教育不仅是个人探索的过程,也是团队合作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如“搭建一个高塔”或“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在合作中,孩子可以学会倾听、分享和协商,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 STEM 教育专家 Carla C. Johnson 提到:“团队合作是 STEM 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 记录与反思,深化学习体验
在 STEM 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绘画、拍照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例如,英国幼教专家 Julie Fisher 建议:“记录是帮助幼儿反思和巩固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记录和反思,孩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现象,并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模式。
7. 家园共育,延伸 STEM 学习
STEM 教育不应局限于幼儿园,家庭也是重要的学习场所。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提供一些简单的家庭 STEM 活动建议,如“厨房里的科学实验”或“户外自然观察”。中国学前教育专家朱家雄曾指出:“家园共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家园合作,孩子可以在更广阔的环境中实践创新思维。
案例分享:
在一次 STEM 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纸杯、吸管和胶带,让他们设计一个“纸杯电话”。孩子们通过不断尝试,发现吸管的长度和连接方式会影响声音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习了声音传播的原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结:
幼儿 STEM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的实践创新思维。通过游戏化的活动、真实情境的创设、开放式提问、多样化材料的提供、团队合作的引导以及记录反思的深化,教师可以帮助孩子在科学实践中发展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正如美国 STEM 教育专家 Christine M. Cunningham 所说:“STEM 教育是培养未来创新者的摇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打开科学实践的大门,点燃他们的创新思维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