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信息化: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培养幼儿自主探索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信息化手段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还能为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提供更多可能性。那么,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呢?以下是一些关键策略和实践建议:
1. 借助数字化工具,创设探索式学习环境
- 互动式学习平台:利用如“希沃白板”“智慧课堂”等互动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以游戏化、互动化的形式呈现。比如,通过虚拟实验、模拟场景等,让幼儿在“玩中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 AR/VR技术:通过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为幼儿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例如,通过VR技术让幼儿“走进”森林,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 优质动画与视频: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科普动画或纪录片,如《小小科学家》《动物世界》等,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 有声绘本与故事:通过有声绘本APP(如“凯叔讲故事”“喜马拉雅儿童”),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3. 结合智能设备,支持个性化探索
- 智能玩具与教具:选择具有互动功能的智能玩具(如编程机器人、智能积木等),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乐高教育推出的“WeDo 2.0”编程套装,能让幼儿通过搭建和编程,探索工程与科技的原理。
- 个性化学习APP:利用如“宝宝巴士”“小伴龙”等APP,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推送适合的学习内容,支持他们的个性化探索。
4. 家园共育,延伸探索空间
- 线上家园互动平台:通过“家园共育”APP(如“掌通家园”“家园桥”),教师可以分享幼儿在园的探索活动,家长也能在家中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持孩子的探索学习。例如,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观看科普视频,或使用APP进行亲子互动实验。
- 探索任务与项目制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家庭完成的探索任务(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制作简单的科学实验”),并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分享和反馈,鼓励幼儿在家中持续探索。
5. 培养信息素养,引导幼儿正确使用信息化工具
- 规则与引导: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幼儿制定使用电子设备的规则,如“每次使用不超过20分钟”“与家长一起使用”等,避免幼儿过度依赖电子产品。
- 批判性思维培养:通过引导幼儿对网络信息进行思考和判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例如,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觉得视频里的内容是真的吗?为什么?”鼓励幼儿主动思考。
6. 案例分享:信息化助力幼儿探索
- 案例一:AR绘本阅读
某幼儿园引入AR绘本《神奇动物园》,幼儿通过手机或平板扫描绘本页面,可以看到动物的3D模型和动态演示。这种互动形式激发了幼儿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查阅资料,进一步探索相关知识。 - 案例二:编程机器人活动
某幼儿园开展了“编程小达人”活动,幼儿通过操作编程机器人,学习简单的编程逻辑。在活动中,幼儿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家观点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曾指出:“信息化手段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不是为了追求技术的高端,而是为了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因此,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应以幼儿的探索需求为核心,避免技术喧宾夺主。
总结
通过信息化手段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关键在于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和家长需要合理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为幼儿创设丰富、有趣的探索环境,并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信息化才能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探索的“翅膀”,助力他们的全面发展。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