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的自主创作中巧妙渗透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是一项既富有挑战性又极具意义的工作。作为资深的幼教专家,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而自主创作是幼儿表达自我、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我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幼儿教师提供的几点建议:
1.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感受“善”的力量
- 在创作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幼儿感受“善”的力量。例如,在绘画活动中,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帮助他人”的故事,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帮助他人的场景。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在创作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助人为乐”的美德。
- 案例分享: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焱教授曾提到,情境创设是引导幼儿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比如,在“爱心树”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对家人、朋友的关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2. 融入传统文化,弘扬“德”的精神
- 在自主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剪纸、泥塑、书法等,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引导幼儿理解其中的道德内涵。
- 专家观点: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季湄教授强调,传统文化的浸润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通过让幼儿接触和体验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道德修养。
3. 鼓励合作,培养“和”的品质
- 在集体创作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如小组绘画、拼贴画等。通过合作,幼儿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分享材料、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团队精神和友善品质。
- 实践案例:某幼儿园在“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中,组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大型画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如何解决分歧,最终完成了一幅充满爱与和谐的作品。
4. 关注过程,强化“立”的意识
- 在幼儿自主创作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过程而非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创作过程,教师可以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当幼儿在创作中表现出坚持、耐心或创新时,教师可以适时进行表扬,强化这些正面品质。
- 专家建议:南京师范大学的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的品德培养应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创作过程中,教师的及时引导和积极反馈,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
5. 结合生活,践行“德”的行动
- 将创作活动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在创作中表达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例如,在“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中,幼儿可以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并讨论如何保护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不仅学会了废物利用,还增强了环保意识。
- 案例分享:某幼儿园在“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中,组织幼儿用废旧纸箱制作分类垃圾桶。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垃圾分类的意义,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6. 家园共育,延伸“德”的影响
- 通过与家长合作,将立德树人教育延伸到家庭中。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创作活动,或鼓励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通过家园共育,幼儿的品德教育得以持续和深化。
- 专家观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刘占兰研究员指出,家园共育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能够为幼儿的品德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空间。
结语
在幼儿的自主创作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思想,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引导技巧和深厚的教育情怀。通过创设情境、融入传统文化、鼓励合作、关注过程、结合生活以及家园共育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在幼儿的心中播下“德”的种子,让它们在未来的成长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希望这些建议能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些启发,让我们共同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公民而努力!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