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托育中开展艺术活动培养幼儿审美的策略
在普惠托育中,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活动,幼儿可以感知美、创造美,从而提升审美素养。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帮助托育机构有效开展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
-
环境布置
- 托育机构的环境应充满艺术气息,如墙面装饰、角落布置等,可以展示幼儿的作品、名画复制品或自然艺术品,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
- 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曾提出:“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因此,艺术环境的创设应注重色彩搭配、空间布局和材料的多样性。
-
艺术角设置
- 设立专门的艺术角,提供丰富的材料,如颜料、彩纸、黏土、布料等,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创作。
二、设计多元化的艺术活动
-
绘画与手工
- 通过绘画、剪纸、拼贴等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例如,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用画笔描绘四季的变化。
-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强调:“手是智慧的工具。”手工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
音乐与舞蹈
- 通过音乐欣赏、节奏游戏、舞蹈表演等活动,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 例如,可以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让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
戏剧与表演
- 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表演等活动,让幼儿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表现力和审美感知。
三、融入生活与自然
-
生活中的艺术
-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美,如餐具的图案、衣服的色彩、建筑的造型等,让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
- 例如,可以组织“生活中的色彩”主题活动,让幼儿寻找并分享自己喜欢的颜色。
-
自然中的艺术
- 带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感受自然的美。可以组织“自然艺术创作”活动,如用树叶拼贴、用石头绘画等。
四、注重个性化与过程性评价
-
尊重幼儿的个性表达
- 每个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达方式不同,教师应尊重幼儿的独特性,鼓励他们大胆创作,而不是追求“标准化”的作品。
-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 艺术活动的重点在于幼儿的参与和体验,而不是最终的作品。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五、家园共育,延伸艺术教育
-
家长参与
- 邀请家长参与艺术活动,如亲子绘画、手工制作等,增强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重视。
- 例如,可以组织“家庭艺术展”,展示幼儿和家长共同创作的作品。
-
艺术资源分享
- 向家长推荐适合幼儿的艺术资源,如绘本、音乐、动画等,帮助家长在家庭中延续艺术教育。
六、案例分享
某普惠托育机构开展了“小小艺术家”主题活动,通过绘画、手工、音乐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感受艺术的魅力。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用树叶、花瓣等材料创作拼贴画,并组织了一场小型艺术展,邀请家长参观。活动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审美能力,还增强了家园互动,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总结
在普惠托育中开展艺术活动,需要从环境创设、活动设计、生活融入、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入手,注重幼儿的个性化表达和过程性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幼儿的审美能力将得到有效培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心灵的体操。”艺术活动不仅是美的教育,更是心灵的滋养。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