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老师们都非常用心,精心设计,区域操作材料也都非常丰富。区域中有一个问题最让老师们头痛,那就是材料和玩具使用后的归位,每天收拾区域活动材料,大大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还有就是孩子们在自选活动时,总是有处理不完的冲突和问题,老师忙得不可开交:“老师,这里谁放错了”,“老师,我打不开”,“老师他抢我的”……遇到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该反思的,就是自己哪里没做好。可能是:标识不清、孩子不理解规则、材料不实用,或者其他什么问题。
1. 标识不清
不要以为自己已经标识得很清楚了,只要孩子在自主操作过程中有问题,我们的工作就一定是没做细,我们就在孩子那里找答案。在很多地方我见过这样的标识:三角形、圆形、红色、蓝色等,它们和对应的操作材料完全无关,只是柜子上和托盘上的一样标识而已。这样的标识不但不容易让孩子直观看到托盘中的材料,而且容易产生混乱,带来麻烦。尤其对于小班的孩子,照片或图片是很实用和明智的选择。在设计操作材料时,也建议适当使用图片做操作指引,它们就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老师的帮手。这样的环境更能保障孩子们的自主活动,解放教师。
2. 规则自定
在制定区域活动规则时,不要认为小班孩子还小,就全部由老师代替,这样做孩子不但难以遵守,更是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和学习机会。孩子们通过游戏发现问题、讨论解决办法,制定规则、遵守规则、修改规则,才能理解和内化规则,提高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规则的制定和遵守应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小班孩子的行为控制能力较弱,一下制定很多条规则,他们难以做到,老师也很难同时要求到,最后会变成空谈。所以小班区域规则的制定应尽量具体、明确、内容少,可以一段时间做一定的调整。例如,刚开始进行区域活动时,我们只要求“玩具玩完送回家”,两周后,又增加“声音轻轻像小猫”、“玩自己的材料”等,循序渐进,孩子们也会很有成就感。
3. 求美、求特,不实用
老师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通常犯的毛病是把环境创设当成自己才艺和喜好的展示,没有把环境还给孩子,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需要。比如说,小班美工区的材料和工具是否恰当,摆放是否利于孩子使用、收取,是否给孩子留有涂鸦的位置,孩子们未完成的作品应该放在哪里,自主活动中产生的废纸、废物孩子们知道如何处理吗,胶水弄脏手了怎么办,如何展示孩子们的作品等。如果能够站在利于孩子活动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区域,这个区域一定会深受孩子喜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内容由中国农业出版社美少分社书籍《跳出传统思维的幼儿园教师实用手册》
扫一扫,添加中国农业出版(社美少分)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幼教资源。
声明:本文内容由中国农业出版社独家授权,其他机构不得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