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科学领域,啥科学小制作能让娃理解声学原理?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标题:让娃秒懂声学原理的科学小制作,幼儿园老师必备!

问题:科学领域,啥科学小制作能让娃理解声学原理?

解答: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声学原理可以通过简单有趣的小制作来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和体验。以下是一些适合幼儿园的科学小制作,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帮助他们理解声学的基本原理。

1. 自制“电话筒”

材料: 两个纸杯、一根长棉线
制作方法:

  1. 在两个纸杯的底部各打一个小孔。
  2. 将棉线穿过小孔,并在两端打结固定。
  3. 让孩子们拉紧棉线,一个对另一个说话,另一个孩子将纸杯贴在耳朵上听。
    科学原理: 通过棉线传递声波,让孩子们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

2. “会跳舞的盐”

材料: 保鲜膜、碗、盐、音响或手机
制作方法:

  1. 将保鲜膜紧贴在碗口上。
  2. 在保鲜膜上撒上一些盐。
  3. 将音响或手机放在碗旁边,播放音乐或发出声音。
  4. 观察盐粒随着声音的振动而“跳舞”。
    科学原理: 展示声音的振动如何使物体产生运动,帮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振动特性。

3. “水瓶琴”

材料: 几个相同大小的玻璃瓶、水、筷子
制作方法:

  1. 将不同量的水倒入玻璃瓶中。
  2. 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听不同瓶子的声音。
  3. 调整水量,让孩子们体验音调的变化。
    科学原理: 通过水的多少改变瓶内空气柱的长度,影响音调高低,让孩子们理解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4. “纸杯鼓”

材料: 纸杯、气球、橡皮筋
制作方法:

  1. 将气球剪开,套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固定。
  2. 用手指轻敲气球膜,发出鼓声。
  3. 尝试调整气球膜的松紧度,观察声音的变化。
    科学原理: 展示声音的产生依赖于物体的振动,并让孩子们理解振动频率与音高的关系。

5. “声音的传播”实验

材料: 金属勺、绳子
制作方法:

  1. 将绳子的一端系在金属勺的把手上。
  2. 让孩子们用手指捏住绳子的另一端,将金属勺轻轻敲击桌面。
  3. 让孩子们耳朵贴着绳子,听声音的传播。
    科学原理: 通过固体(绳子)传播声音,让孩子们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专家观点: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曾强调,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来构建知识。这些小制作正是基于“做中学”的理念,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声学原理。

结语:

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小制作,孩子们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神奇,还能在动手操作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以孩子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更多寓教于乐的科学活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这些小制作能为你的科学课堂增添更多趣味和启发!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科学领域,啥科学小制作能让娃理解声学原理?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