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才组读书分享活动
幼儿园课程故事
——支架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课程故事》
这是一本专注于探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书籍。它通过对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深度剖析,展现了教师在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估过程中的成长轨迹,以及如何通过课程故事作为支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首先是理论篇介绍了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基本理念与框架,强调了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及如何通过课程故事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接着,书中详细描述了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角色,包括如何观察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需求,以及如何根据儿童的反应调整课程计划。
书中还通过12个课程故事,展示了教师在课程故事中的成长过程。这些课程故事不仅包括了成功的经验,也包含了挑战与困难,反映了教师在面对复杂教育情境时的思考、决策与应对能力。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如何通过与儿童的互动、支持儿童的游戏以及个人的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寒假期间我们通过以下三个阶段进行阅读。
一、教师线上共读,提炼理论重点。
问题一:课程故事是什么?
宋泽萍:卢素芳等学者提出,幼儿园课程故事是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鲜活和发人深省的课程事件,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课程的理解感悟。
钟绘闻:幼儿园课程故事本质上是一种教育实践叙事,就是讲述那些以小见大、发人深省、关注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故事。它是幼儿园教师对课程实践过程中真实事件的叙述。
刘雅婷:幼儿园课程故事是一种教育实践叙事、回顾、反思、研究、分享、成长。
问题二:你认为的撰写课程故事的要点在哪里?
阅读润心灵 教师说感悟
钟舒娜:本章清晰的指出课程故事的实践和讲诉中教师会出现的问题,往往会没有情节的层层递进,也看不到孩子经验的提升与拓展。通过阅读我知道了怎样让课程故事显得更立体应该要有一个线索,根据这个线索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朱莉婷:看完这一章文章,让我更加知道了,课程故事不是以老师为主角的故事而是以幼儿为主角。当我们在开设故事的时候一定要以幼儿的亲身经历,基于幼儿的课程事件的过程来续写起这个课程故事
宋泽萍:本章阐述了课程故事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王教授强调,课程故事应基于真实情境,注重反思与提炼,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课程故事不仅是记录儿童成长的方式,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它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钟绘闻:我深刻感悟到,一个好的教育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它还应该包含深刻的道理和启示。这样的故事能够触动人心,引发读者的深思,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一个故事的主题就像是它的灵魂,是故事的核心所在。一个明确且有力的主题能够使故事更加有深度,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故事中的教育信息。这句话也提醒我,作为教育者,在选择故事时,不仅要考虑故事的内容是否吸引人,更要考虑其是否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一个好的故事能够引导孩子们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创作与选择的智慧:对于创作教育故事的人来说,这句话强调了在创作过程中确定一个明确主题的重要性。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在选择故事时,也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挑选出那些能够照亮孩子们心灵的主题。
郭旭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将教育生活经验转化为课程故事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反思方式,更是一种促进专业成长和心灵滋养的途径,它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阅读课程实践,收获教师智慧。
阅读一个个案例,青才组教师深刻感受到教育是一项需要用心去感受、用爱去浇灌的事业。教师们针对于书中的“龟兔赛跑”课程故事感受很深,在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为主题的幼儿园启蒙活动中,考虑到幼儿认知具有笼统、感性、直观等特点,他们选择了孩子们较为喜欢且熟悉的寓言故事《龟兔赛跑》作为载体,在和孩子们分享完故事后,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争议……
三、好故事共分享,理论实践结合
每一个课程故事背后,都是孩子们成长的足迹,也是教师们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见证。这些案例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撰写课程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如何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支持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四、攥写阅读反思,共同分享学习
钟绘闻:在阅读《课程故事》一书后,我深受启发,课程故事是记录教学实践成功经验的宝贵资料。通过撰写课程故事,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整理和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模式。同时,这些故事还可以作为案例与其他教师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朱玉芳:书中对于“课程故事”的定义和阐述让我对这一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课程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记录,更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建构的学习经历的展现。它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注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通过故事的形式将教育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接,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朱莉婷:通过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撰写课程故事需要教师的放手及耐心的观察,在观察的时候,要给与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空间,让孩子去解决问题,要相信他们。只有坚持不断撰写课程故事,才能将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将课程真正贴近幼儿的成长。
钟舒娜:课程故事是家园沟通的重要桥梁。通过撰写课程故事,教师可以向家长展示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阅读课程故事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进步,与教师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
郭旭文:读了这本书感觉我们的课程还需要教师的放手及耐心的观察、在观察的时候,要给与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空间,让孩子去解决问题,要相信他们。最后感觉环境氛围营造、教师的提问引导也很重要,有时候幼儿的兴趣是短暂的,是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引导,让幼儿从兴趣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发展和经验。
刘雅婷:课程故事关注每一个儿童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通过撰写课程故事,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儿童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支持。这种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宋泽萍:《幼儿园课程故事》是一本值得每位幼教工作者深入研读的好书。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指导,更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在未来的教育旅程中,我将继续运用课程故事这一工具,用心去感受儿童的成长,用爱去书写教育的篇章。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用心聆听孩子声音、用爱编织课程故事的人,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同探索这个世界的无限可能。
课程故事并非一定要长篇大论,而是可大可小,关键是要让读者读完之后能若有所思和若有所悟。这是因为,“教育需要智慧,需要大智慧,但智慧难以被界定。不过,智慧绝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就在我们的实践中,就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冯友兰对《论语》的评价一样,故事中存有无限的暗示,充满提示的箴言。”总之,让我们用专业的眼光敏锐地捕捉幼儿园里包括生活活动在内的各类活动中有趣的点点滴滴,用批判性思维重新审视与洞察蕴含其中的教育智慧,并用朴素的实践语言叙述一个个平常而不平凡的课程故事吧。
图文编辑 :钟舒娜、朱莉婷
一审(校):朱恬瑶
二审(校):熊佩云
三审(校):朱 琳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