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专家,我特别理解老师们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困惑。去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科学幼小衔接”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特别强调:”幼小衔接不是大班突击战,而是贯穿3-6岁的持久战。”下面从四个维度为老师们支招:
🌟 一、构建”三维知识立方体”(附实用工具包)
- 儿童发展坐标系
- 推荐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图解版(李季湄教授团队编著)
- 使用”成长罗盘”观察记录表(可联系我获取模板)
- 学科知识魔方
- 语言领域:掌握”三维识字法”(字音、字形、字用)
- 数学领域:玩转”生活数学五维游戏”(北京棉花胡同幼儿园研发)
- 家长沟通锦囊
- 制作《幼小衔接百问百答》手册(上海宋庆龄幼儿园案例)
- 开设”家长微课堂”(每周一个5分钟音频)
📚 二、打造”流动知识库”(2023最新资源)
• 必关注公众号:”优师教研””读懂儿童”
• 推荐MOOC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免费)
• 工具书单:《项目式学习在幼儿园》(董旭花著)+《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施燕著)
🎯 三、实施”三阶提升计划”
初级阶段(1-3月):
√ 每日记录3个”哇时刻”(孩子突破性表现)
√ 完成《幼儿入学准备8项能力》自测
中级阶段(4-6月):
☆ 设计”课间10分钟”模拟活动(深圳实验幼儿园方案)
☆ 开展”书包里的秘密”项目式学习
高级阶段(7-12月):
★ 建立个性化追踪档案(参考安吉幼儿教育研究中心模板)
★ 组织”小学教师进课堂”活动(双向衔接)
💡 四、特别提醒”三个避免”
⚠️ 避免陷入”拼音算术”陷阱(华中师范大学蔡迎旗教授警示)
⚠️ 避免使用小学化教具(如田字格本、算术本)
⚠️ 避免比较孩子发展速度(牢记发展常模区间)
最后分享首都师范大学王争艳教授的金句:”教师的知识储备就像活泉水,要常换常新。”建议老师们每月参加1次线上教研,每学期完成1个微课题研究。需要具体实施方案或资源链接的老师,可以私信我获取完整资料包。
(小贴士:下周将举办”幼小衔接环境创设”直播,参与方式见评论区)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