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了推眼镜,露出专业而灵动的微笑)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昨天我刚在南京实验幼儿园观摩了一场精彩的户外探索活动,孩子们在梧桐树下发现蚂蚁搬家时雀跃的样子,让我想起了蒙台梭利说的”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教室”。来,咱们用”3W-H”法则展开说说~
🌟【Why 为什么要做户外探索】
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研究发现,户外自然探索能提升幼儿的”自然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是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最新确认的一种智能。我在芬兰参访时注意到,他们的”森林幼儿园”每天至少有4小时户外活动时间。(翻开工作笔记)数据显示,经常接触自然的孩子专注力持续时间能提升30%!
🌿【What 探索什么内容】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可以设计分层探索主题:
-
小班(3-4岁):”五感体验”为主
- 摸摸树皮的纹路(带上放大镜更棒)
- 闻闻不同落叶的气味
- 听听风吹过不同植物的声音
上海名师应彩云老师的课例里有个超赞的设计:让孩子闭眼摸10种自然物,培养触觉敏感性。
-
中班(4-5岁):”现象观察”进阶
- 记录同一棵树一周的变化
- 用塑料瓶做简易雨水收集器
- 玩”影子追踪”游戏(每个整点用粉笔描影子)
-
大班(5-6岁):”探究实践”升级
- 组建”昆虫侦探队”(配发观察手册)
- 做腐殖土实验(对比不同落叶分解速度)
- 测量树围年轮(学习自然数学)
🎯【How 怎么巧妙引导】
(兴奋地拿出自制的教具箱)这些是我在东京御茶水女子大学访学时收集的妙招:
-
“神奇任务卡”法:
- 制作不同形状颜色的探索卡片(三角形→找三片不同形状叶子)
- 参考日本”幼小衔接自然教育”的闯关模式
-
“自然探秘包”装备:
- 便携放大镜(推荐Kikkerland的儿童款)
- 透明标本盒(观察活体昆虫不伤手)
- 可水洗记录板(Crayola的户外画板超好用)
-
情境游戏法:
- 变身”树医生”检查树木健康
- 玩”自然物拼图”(用落叶松果拼动物)
- 模仿BBC《安迪的野外冒险》的解说方式
💡【Pro Tips专家提醒】
- 安全第一:永远备着急救包和小黄帽
- 疑问处理三步骤:
👉”你发现什么特别的了?”(开放式提问)
👉”要不要试试…”(提供探索工具)
👉”明天我们继续来看它变了吗?”(持续观察) - 记录方式创新:可以尝试做自然笔记、拍立得照片墙、语音记录等
(最后展示手机里的案例视频)看!这是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的”都市小农夫”项目,孩子们在楼顶花园观察到蝴蝶完整生命周期后,自发创作了超可爱的自然绘本呢!
记住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说的:”教师的智慧在于把’教’的目的藏在’玩’的设计里。”下次户外活动,不妨试试带着”哇时刻”捕捉者的心态出发吧!需要具体的活动方案模板可以随时找我哦~(眨眼)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