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普惠时代下,园所与企业合作的”黄金三角模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团队的实践启示
在教育部《”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普惠覆盖率85%”目标的背景下,我们幼儿园如何借力教育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爱华教授最新调研数据,建议从三个维度构建合作体系:
- 课程资源共建维度(轻资产合作)
- 企业优势:可提供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数字化课程包
- 园所主动权:采用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郑慧萍园长提出的”3:7调配法则”(企业资源占30%,园本化改造70%)
- 典型案例:南京实验幼儿园与亿童合作开发的”生活化课程盒子”,获2022年全国幼儿园玩教具评比一等奖
- 教师发展共育维度(双赢模式)
- 建立”企业驻园教研员”制度(参考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实践经验)
- 开发分层培训体系:
▶ 新手教师:企业提供标准化教学流程培训
▶ 骨干教师:联合申报市级课题(如杭州西湖区学前教育集团与东方娃娃的绘本研究项目)
▶ 名师:组建”企业-园所”工作室(参考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模式) - 服务质量共创维度(动态评估)
- 引入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团队研发的”四维评估工具”:
① 儿童发展增值评估
② 家长满意度追踪
③ 教师使用便捷度反馈
④ 企业服务响应评分
特别提示警惕三种合作陷阱(中国教育科学院刘占兰研究员警示):
⚠️ 避免”技术替代教育”:AI晨检仪不能代替教师观察
⚠️ 警惕”套餐式课程”:某连锁园因全盘采用企业课程被通报整改
⚠️ 杜绝”数据采集越界”:某早教APP违规收集幼儿信息被查处
建议采取”3+1″试点策略:
✅ 先选定3个班级进行小范围验证
✅ 同步培训1名园所”种子教师”作为项目协调人
✅ 每学期末开展”合作成效听证会”(可借鉴成都十六幼的”三方会谈”机制)
最后分享广州东方红幼儿园王致青园长的观点:”企业是园所的’资源池’而非’救世主’,教师要保持课程领导力,像调鸡尾酒那样调配企业资源。”这种既开放又清醒的合作姿态,或许正是提高普惠质量的关键所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