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蜗牛之日
缘起
清明假的前一天,本该是户外活动时间,但由于刚下过一场雨,地面还有点潮湿,于是孩子们提议去看一看我们的班树有没有发芽。在走至围墙边的花坛旁时,有小朋友发现花坛里的兰花叶子上有些洞洞,因为上学期的洞洞课程,孩子们看到洞洞还是很有兴趣,于是他准备凑近观察这些洞洞是怎么来的,结果惊喜的发现了几只蜗牛趴在叶子上。于是,孩子们纷纷被吸引,都围了过去观察蜗牛。看孩子们如此感兴趣,我们便提出将蜗牛带回教室养,孩子们都很兴奋。紧接着,一场关于蜗牛的探秘故事开始了……
课程网络图
《指南》中指出:应该充分尊重并保护3-6岁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并以他们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提供有效的支持,以便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因此,基于孩子们对小蜗牛的兴趣,我们决定抓住教育契机,追随幼儿的脚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开启了一场蜗牛探秘之旅。
接蜗牛宝宝来做客
孩子们急切地想把蜗牛宝宝带回教室饲养,但由于当时在散步,我们什么也没准备,蜗牛宝宝带到教室住在哪里呢?带回教室我们在哪里饲养蜗牛宝宝呢?这些都是问题。于是孩子们提议先回教室寻找一个适合蜗牛宝宝居住的东西。一回到教室,孩子们就开始满教室找,结果陈芸汐小朋友在美工区找到了一个装蜡笔的空盒子,拿过来询问我们能不能用这个瓶子暂时当蜗牛宝宝的家。
蜗牛宝宝家的问题暂时解决了,那么我们把蜗牛宝宝放在哪里养呢?有孩子提议自然角,有孩子提议科学区,后来我们考虑到科学区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便于孩子的观察,所以最终决定把蜗牛宝宝接回来暂时养在科学区。
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我们选取了一部分的孩子负责去接蜗牛,一部分的孩子负责留在教室,把科学区整理出一块地方饲养蜗牛宝宝。孩子们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的为迎接蜗牛宝宝而忙碌着,最终成功的迎回了可爱的蜗牛宝宝们。
观.蜗牛之食
蜗牛宝宝接回来了,但是新的问题也来临了:我们即将放三天清明假,这期间,蜗牛宝宝吃什么呢?没人照顾蜗牛宝宝怎么办?
铭铭
我们是在草的叶子上发现它的,它是不是爱吃叶子啊?我们去外面捡一点叶子给它吃吧。
于是,我们又带领小朋友们去幼儿园里寻找树叶,将找回的树叶放到瓶中给蜗牛吃。
食物的问题解决了,那谁来来照顾它呢?
没事的,蜗牛的生命力很顽强,给它一点东西吃,它能活好久。
保育老师
保育老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她说蜗牛的生命力很顽强。于是我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蜗牛宝宝准备了足够的食物之后,就暂时将蜗牛宝宝留在教室,等假期过后再来观察。
家园联动探“蜗”记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蜗牛的了解太少了,于是,我们决定借着清明假期的三天,发挥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帮忙和孩子们一起调查蜗牛的相关知识。
我们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制定了蜗牛调查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调查,从而让孩子获得一些关于蜗牛的前期知识经验。并借助家长的力量,帮助幼儿多渠道获取关于蜗牛的相关信息,同时家长们结合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提出一些课程支持和建议,并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在他们心中种下善于观察和发现、热爱探究的小种子。
教师反思:
通过家庭调研的形式,既帮助孩子们了解了蜗牛的知识,又提升了他们如何获取资源和信息的能力,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都得到了培养。
猜测:蜗牛爱吃的食物
你们知道,蜗牛宝宝爱吃什么食物吗?
蜗牛宝宝爱吃叶子、苹果。
蜗牛宝宝还爱吃西瓜和胡萝卜。
通过调查,孩子们了解了一些蜗牛爱吃的食物,可是这些食物,蜗牛真的爱吃吗?哪一种是它最爱吃的呢?刚好我们这两天吃的水果有苹果和西瓜,还有多下来的保留在生活区,为验证蜗牛是否真的爱吃这些食物,和最爱吃的食物是哪个,我们搜集了西瓜、苹果喂给蜗牛,还找了一点叶子一同放入,三种食物对比,看蜗牛到底爱吃什么。
食物放入后,孩子们还进行了投票,大部分孩子觉得蜗牛最爱吃西瓜,部分孩子觉得蜗牛可能爱吃苹果,只有小部分孩子觉得蜗牛爱吃叶子。
记录蜗牛爱吃的食物
孩子们还通过观察,将蜗牛爱吃的食物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实操:验证猜想
两天过后,当我们再次观察时,发现蜗牛宝宝确实西瓜吃的最多,只剩下一点,但是西瓜皮不爱吃,苹果上也咬了一点洞洞,叶子吃的最少。最后得到结论:这三种食物蜗牛都吃,其中最爱的是西瓜。
教师反思:
幼儿好奇、好问,对任何事物都喜欢探个究竟。幼儿科学学习是以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途径的。特别是小年龄段的孩子对科学试验的兴趣不在于知道、理解具体的经验概念,更多的在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我们应当做的是,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追随他们的学习发展。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就应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让孩子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
享.蜗牛之趣
接蜗牛宝宝来做客
蜗牛是怎么吃东西的呀?它的嘴巴在哪里呀?
我上次和我爸爸一起调查蜗牛,我爸爸说蜗牛有很多牙齿的!
蜗牛的触角会缩进去哎!
在观察蜗牛爱吃的食物过程中,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兴趣方向。他们似乎对蜗牛身体的构造不是太了解,只停留在浅显的外部特征。于是,集体活动中,我通过科学活动《神奇的小蜗牛》,利用PPT、视频讲解以及绘本讲述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蜗牛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种类等相关知识。
活动中,我还引导孩子们直接观察蜗牛宝宝。孩子们有的用小手轻轻触摸蜗牛的脑袋,有的用放大镜静心的观察,还有的在两两对比着蜗牛爬行的速度。通过各种感官的参与,孩子们对蜗牛的身体有了更多的认识。
教师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3-4岁幼儿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小朋友们通过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不断地提出问题,分享问题,加强了幼儿对蜗牛身体特征的认知,获得了珍贵的经验。
蜗牛宝宝搬家记
从蜗牛宝宝来到小三班,它们一直住在小小的瓶子里,一天,我看见何俊铭和崔允阁在观察蜗牛时,两个人在谈论着蜗牛宝宝的居住情况。
蜗牛宝宝这么多,住在这小小的瓶子里,会不会挤呀?
里面有好多蜗牛宝宝拉的黑黑、长长的粑粑,它们会不会嫌臭呀?
要不我们给它们搬家吧!
经过一番商量,他俩决定给蜗牛宝宝搬家。
那你们想把蜗牛宝宝放到哪里去呢?
要给它一个大点的家,这个家太小了。
老师,我们今天吃早点的饼干盒可以给蜗牛当家吗?它又大,又干净。
说干就干,孩子们把蜗牛从小家中慢慢挪到它的新家中,旧房子也给它清理干净。蜗牛宝宝一到新家中,就都探出了脑袋,可能它们对孩子们找的新家也很满意吧。
蜗牛宝宝取名记
老师,你看,小豆儿天天睡觉,它怎么这么懒啊?
一天,王子楠在科学区观察了半天蜗牛后,向我提出了疑问。我的第一反应是:小豆儿?谁是小豆儿?他告诉我,小豆儿是他给蜗牛宝宝取得名字。
我们一共有九只蜗牛宝宝,你怎么知道你看的是小豆儿?其他蜗牛宝宝叫什么名字?
我要和我的好朋友去想一下。
集体活动中,我随口问了王子楠一句:蜗牛宝宝的名字想好了没?结果班上的孩子们纷纷开始给蜗牛起名。于是我把孩子们想到的名字全都记录了下来,由于孩子们想到的名字很多,但是蜗牛只有九只,于是我们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了蜗牛宝宝们的名字。
那怎么区分它们谁是小太阳?谁是蛋仔呢?
它们长得都不一样啊,贝壳上有点点的是在小太阳。
黑色肉肉的是蛋仔。
哦,原来每只蜗牛都是长得不一样的,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呀!
哼,我的名字都没选到!
有的小朋友想的名字没有选到,感到不开心了,他们觉得每个名字都好听,可我们只有九只蜗牛,用不到这么多名字,怎么办呢?
那我们再去多抓一些蜗牛回来吧。
有孩子提议再次去抓蜗牛。于是,我们又带领孩子二抓蜗牛,这一次,每个孩子抓一只,自己负责养自己的。
再行动之蜗牛哪儿去了?
说完,孩子们就催促着我们带领他们出去寻找蜗牛,可是这一次,我们在幼儿园里晃了一圈又一圈,一只蜗牛都没找到,只找到了几个空壳子。蜗牛去哪儿了?它们躲起来了吗?它们死掉了吗?
蜗牛去哪儿了?
它们躲起来了吗?
你们仔细想一想,蜗牛喜欢住在哪里?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今天一只蜗牛都没有?
哦,我知道了,蜗牛喜欢雨天,它不喜欢太阳,今天太热了,蜗牛都躲起来了。
我们通过引导孩子们回忆之前调查到的关于蜗牛生活习性的知识:知道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只有在早晨、晚间有露水时,或者雨天,蜗牛才会出来。孩子们知道了原来这就是今天一只蜗牛都没找到的原因。
因此,我们抓蜗牛的计划只能暂时搁浅,等待雨天的来临。
过了一个星期,雨天来了,孩子们全都高兴的冲出去抓蜗牛,这一次,他们发现蜗牛真的都出来了,全都爬在了叶子上,还有的居然爬在我们刚种的向日葵上,吃我们的向日葵!
教师反思:
杜威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索的本能。”孩子们通过自己在幼儿园各个角落寻找蜗牛,知道了蜗牛喜欢躲藏在潮湿、荫凉的地方、害怕太阳等方面的知识。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的,我们应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支持他们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得经验。
向日葵保卫战——除害
老师,你看,蜗牛在吃我们的向日葵了,它好坏呀!
对呀,蜗牛其实是害虫,它会吃掉我们种的花和菜,所以你们赶紧把它们抓走,保护好我们的向日葵。
蜗牛喜欢破坏农作物,吃我们种植的花朵和蔬菜,是害虫。孩子们看见蜗牛吃向日葵的叶子,很气愤,于是纷纷跑去抓蜗牛,加入了向日葵保卫战中。
牵着蜗牛去散步
老师,今天我们去散步吗?
老师,为什么吃饱了要散步?
因为散步会有助于我们消化食物。
那蜗牛天天怎么不散步?我们也让蜗牛出来散散步吧。
一天午后,孩子们提出了新问题,他们想让蜗牛也散散步,我同意了,给他们每一组发了一张黑卡纸,让孩子们把蜗牛放在卡纸上爬行。
孩子们认真的观察着蜗牛爬行的样子。
蜗牛神秘的“线”
蜗牛爬过的地方怎么有白色的线?这是什么呀?
老师你快看,我的棉签站起来了!
在蜗牛散步的过程中,孩子们又发现了新的现象:蜗牛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白色的亮晶晶的线,这个线还能让棉签站立,这是为什么呢?经过观察与探究,孩子们发现原来这是蜗牛身上的粘液。
那蜗牛为什么会分泌粘液呢?它的粘液有什么作用呢?于是我又通过观看视频“蜗牛的粘液”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看完视频讲解,孩子们知道,原来蜗牛的粘液是保护蜗牛在爬行中减少皮肤摩擦,起到润滑身体的作用,从而让蜗牛免受伤害。而且,蜗牛的粘液对我们人体也有好处哦,它能帮助我们修复皮肤损伤,有效抗皱和消除伤疤。因此,在这一点上来说,蜗牛也不算完全是害虫呢。
舞.蜗牛之态
健康:小蜗牛爬爬
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蜗牛慢悠悠地挪动着身体,爬的实在是太慢了,随便一个人就能比它爬得快了。于是,户外活动中,我让孩子们模仿蜗牛爬行,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了一下小蜗牛爬行的感觉。
手势舞:蜗牛与黄鹂鸟
音乐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听歌词,知道了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并学会了根据音乐做手势舞,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绘本剧:小蜗牛找食记
与此同时,为了延续孩子们的兴趣,我们还让孩子们观看了中二班哥哥姐姐表演的绘本剧《小蜗牛旅行记》,并在他们表演的基础上进行了故事改编,创编出了我们自己的绘本剧《小蜗牛找食记》。在本次绘本剧创编表演中,孩子们通过表演,来模仿蜗牛在找食物时可能会遇到的危险,从而进一步提升孩子的想象力。
绘.蜗牛之形
随着孩子们对蜗牛越来越多的了解后,对蜗牛也越来越感兴趣了,纷纷表示要制作可爱的小蜗牛。
泥工:小蜗牛
孩子们在美工区用超轻粘土,揉一揉、搓一搓,再盘起来,做成蜗牛的壳,接着加上两个小眼睛,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就做好啦!
手工:会动的小蜗牛
用两个小纸片折一折、贴一贴,别忘了还有两只小触角哦~瞧,一只会动的小蜗牛做好啦!
创意画:叶子上的小蜗牛
孩子们还在卷轴上画上了一只只可爱的小蜗牛,并用斯帖画的方式,在蜗牛旁边贴上了树叶进行装饰。
辨.生死之谜
奇怪的臭味
一天,区域活动时,在科学区玩的几个孩子突然跑过来大叫着:“老师,我们这里好臭啊!”起初,我们以为是哪个孩子拉粑粑在身上了,检查了一圈也没找到拉粑粑的人。于是孩子们顺着臭味闻,找到了臭味的来源,发现蜗牛的家里特别特别臭,这是什么原因?
延时活动时,我将蜗牛的家挪到了小桌上,和孩子们探讨蜗牛发臭的原因,有孩子说是蜗牛拉的粑粑太多了,有孩子说是蜗牛死掉了。为了验证猜想,我们又将蜗牛挪到了干净的盒子里,可是这次,等了好久,蜗牛都没动,看来它们真的死掉了……
其实早在几天前我们就发现蜗牛已经死掉了,保育奶奶也提过要不要扔掉,我们没有直接处理,而是留着看看孩子能不能自主发现这一现象。
教师反思: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评估指南》中也提出教师不急于介入或干扰幼儿的活动。因此,在辨别蜗牛死亡这件事时,我们虽然早就发现了蜗牛的异样,但是我们没有直接告知孩子结果,而是等孩子自己发现蜗牛的状况,从而促使他们一步一步抽丝剥茧找到臭味来源,最终探知蜗牛死亡的结果与真相。
鸭鸭与蜗牛
蜗牛为什么会死?死掉的蜗牛怎么处理呢?新的问题出现了。因为我们的课程已经进行了很久了,孩子们知道了很多关于蜗牛的知识,他们判断,是因为盒子里太干了,没有水,导致蜗牛干死了。
那死掉的蜗牛怎么处理呢?有孩子提议直接扔了,但是死掉的蜗牛已经臭了,扔了反而会破坏环境。那怎么办呢?
我想起前段时间园长阿姨在我班陪餐时提起,每天爷爷都会抓很多蜗牛喂食鸭子,便引导孩子想一想:有哪些小动物爱吃蜗牛。
园长阿姨说,爷爷每天都会抓许多蜗牛喂鸭鸭,你们知道哪些动物吃蜗牛吗?
我知道,青蛙吃蜗牛,小鸡和鸭鸭也吃。
咦,鸭鸭吃蜗牛,那我们也学爷爷,把这些死掉的蜗牛喂给鸭鸭吃吧。
于是,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知道蜗牛也有天敌,许多小动物都爱吃它,比如:青蛙、小鸡、小鸭、鹅。大家借助这一经验,将这些死掉的蜗牛进行处理,喂养了幼儿园饲养角的鸭鸭。
喂鸭鸭
生命教育——爱护动物
小蜗牛虽然是害虫,但是它死掉了,我还是很伤心。
是我们没有照顾好它们,它们才会死掉。
老师说了,蜗牛宝宝也不完全是害虫,它也能帮助我们治病的。
每一个动物都有生命,而且蜗牛也不完全是害虫,它对我们人类也有用处,我们要爱护每一个小动物,不要随意伤害它们。
喂完鸭鸭,孩子们对着空掉的蜗牛饲养角感叹着,原来蜗牛也会死掉,死掉就会消失,不是所有的小动物都适合饲养,大自然才是动物们最快乐的家,更何况,蜗牛也不完全是害虫,它对我们人类还是有用处的,可以入药,它的粘液还能帮助我们修复皮肤损伤。
告别蜗牛让孩子明白了生命的重要,孩子们以爱的方式尊重每一个有生命的自然物。
课程总结
大自然充满了惊喜和挑战,一个小小的蜗牛就引发了孩子们巨大的探究热情。相比于仰望高处的自然物,孩子们更喜欢“蹲下来”观察地面上的自然物,就如与蜗牛的邂逅,在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与蜗牛的互动中,孩子们见证了蜗牛的成长过程,懂得了蜗牛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种类等知识,也让我们看到孩子对大自然那种本能的亲近和喜爱。在孩子们的探究里,每天都有他们的新发现。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收获着简单的快乐!
孩子们就是大自然的精灵,他们沉浸在丛林中的每一个角落,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和善意一路前行。我们的自然教育仍在继续,期待我们与蜗牛更多的趣事吧……
素材 |小三班
编辑 | 小三班
审核 | 园长室
扫码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济川街道中心园欧景花都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