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中”以大带小”开展科学实验,是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和STEM素养的黄金契机!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特别认同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观点:”混龄互动是儿童最自然的社交课堂”。下面结合美国HighScope课程理念和德国森林幼儿园实践经验,分享几个让大小幼儿在科学探索中实现”双赢”的教学策略:
🌟【阶梯式任务分工法】
- 实验准备阶段:让大班幼儿担任”材料管理员”(借鉴蒙台梭利教育中的责任角色)
✓ 引导他们根据实验清单帮弟弟妹妹准备器材
✓ 示范安全操作规范(如护目镜佩戴) -
操作探索阶段:采用北京三义里幼儿园的”三步引导法”
- 大孩子先完整演示(培养系统思维)
- 大小孩子协作完成关键步骤(如记录观察数据)
- 小孩子独立尝试简单环节(如按压滴管)
- 反思分享阶段:运用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泡泡图讨论法”
• 大孩子用图画符号帮弟弟妹妹记录发现
• 混合编组进行”你说我猜”式成果展示
🔬【经典案例:彩虹密度塔实验】
根据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这样设计:
- 大班:负责调配不同浓度的糖水(数学测量)
- 中班:进行颜色调配(艺术融合)
- 小班:用滴管分层注入(精细动作)
💡创新要点(来自深圳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凌的建议):
• 给大孩子设计”小小科学家”勋章激励系统
• 准备”求助卡”让小孩子学会适时寻求帮助
• 运用手机延时摄影记录合作过程用于复盘
📊评估工具推荐:
使用哈佛大学Project Zero开发的”思维可见化”评价表,从”领导力、耐心度、解释清晰度”三个维度记录大孩子的成长。
记得在一次国际幼教论坛上,日本藤幼儿园园长加藤积一说过:”当大孩子自然地蹲下来与小孩子平视交流时,真正的教育就发生了。”这种混龄科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大孩子的责任感,更让小孩子在”最近发展区”获得跃升。建议每周开展2-3次这类结构化混龄探索,你会惊讶于孩子们展现的”小老师”潜能!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