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竞赛中,幼师如何缓解孩子的失败沮丧
作为从业20余年、曾深入研究儿童情绪发展的幼教专家,我常被园长和新手教师们问及这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游戏竞赛在幼儿园活动中不可避免,而失败带来的沮丧感也确实是儿童情绪发展的必经过程。以下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多种有效策略:
一、赛前预防性引导(关键环节)
- 建立”过程导向”的游戏概念
著名游戏治疗专家Garry Landreth教授强调:”对孩子来说,游戏的旅程比目的地更重要”。在活动前,我会通过绘本如《输不起的莎莉》来引导讨论:”今天的游戏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玩得开心还是拿到第一名?” - 分组时注意”最近发展区”
按照维果茨基的理论,将能力相近的孩子分在一组,可以减少实力悬殊造成的挫败感。我会做简单的能力评估后再分组。 - 明确”每个角色都重要”
借鉴瑞吉欧教育理念,赋予每个孩子不同但同等重要的角色。比如在接力赛中,可以设置”加油队长””路线监督员”等角色。
二、赛中即时干预技巧
- 情绪镜像法
当孩子表现出沮丧时,蹲下与其平视,用温和但准确的词语描述他的感受:”老师看到你很用力地跑但还是没拿到第一名,现在感觉又生气又难过对吗?”(这种方法源自于心理学中的情绪镜像理论) - 及时调整游戏规则
蒙特梭利教育提倡”追随儿童”,当发现某个孩子连续失败时,我会适度调整规则。例如将”谁先到终点”改为”看谁能用最特别的方式到达终点”。 - 创造性使用”暂停-重试”机制
我常参考美国游戏心理学家Peter Gray的建议,允许孩子在沮丧时说”暂停”,然后和他一起分析可以改进的地方,给予重新尝试的机会。
三、赛后疏导策略
- “成长型思维”引导法
借鉴斯坦福大学Carol Dweck教授的研究,我会说:”刚才没成功,是因为你还没掌握这个技巧,不是因为你’做不到’。还记得你上次学穿鞋子时也是练习很多次才会的吗?” - “三个发现”分享会
引导孩子发现: - 发现自己进步的地方(”我比上次跑得更直了”)
- 发现别人的优点(”小明接棒的动作真标准”)
- 发现好玩的瞬间(”小华跑步时的表情太有趣了”)
-
挫折复原力培养四步法(这是我结合多位专家观点总结的方法)
- 承认感受:”失败确实让人难受”
- 重构认知:”失败只是暂时的”
- 寻找支持:”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 制定计划:”下次试试这样做…”
四、长效培养建议
- 建立”成长档案袋”
记录每个孩子面对挫折的表现和进步,这是北师大冯晓霞教授特别推荐的观察方法。 - 设计”刻意失败”活动
如日本幼儿园常见的”失败体验课程”,有计划地让孩子在安全环境中体验并学习应对挫折。 - 教师自身示范
当我示范如何处理自己的”失误”(如投球不中)时,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应对方式。正如著名幼教专家Lilian Katz所说:”儿童最有效的学习往往来自观察重要成人的行为。”
五、特别提醒
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的研究显示:4-6岁是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建议教师:
- 避免空洞的”没关系”安慰
- 不强迫孩子立刻”开心起来”
- 不将孩子间的表现进行横向比较
实用工具箱:
- 情绪温度计(让孩子直观表达沮丧程度)
- 加油动作库(击掌、碰拳等10秒互动方式)
- 挫折故事卡(50个名人克服失败的小故事)
记住我常对年轻教师说的一句话:”儿童面对失败时的眼泪,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学习情绪调节的珍贵机会。”通过专业而温暖的引导,我们不仅能帮助孩子度过当下的沮丧,更能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抗挫能力。
需要具体某个年龄段(小、中、大班)的详细方案或其他延伸问题,欢迎继续探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